全球電動汽車銷量保持強勁勢頭,區域差異顯著
2025年8月,全球電動汽車(EV)市場持續擴張,全球銷量達到170萬輛。這一數字比2024年8月增長了15%,並使得今年前八個月的總銷量達到1250萬輛,同比增長25%。其中,純電動汽車(BEV)佔總銷量的116萬輛。
區域表現差異顯著。歐洲的增長速度最快,年初至今銷量增長31%,主要得益於德國(+45%)和英國(+31%)的強勁表現。中國市場年初至今也實現了25%的強勁增長,儘管與去年同期補貼增加的時期相比,7月至8月有所放緩。北美年初至今銷量增長6%,並在8月份達到月度新高,因為消費者在關鍵監管截止日期前加快了購買。
奇瑞汽車里程碑式IPO與日益激烈的競爭
電動汽車行業的一個重要進展是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HK:9973] 於9月25日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這標誌著奇瑞汽車成為2025年香港交易所最大的汽車IPO,奇瑞發行了2.97億股H股,每股30.75港元,募資約91.45億港元。首次亮相時,奇瑞股價開盤价比發行價高出11.22%,表明投資者對其增長軌跡以及進一步技術創新和全球擴張雄心充滿信心。
與此同時,全球電動汽車領域的競爭持續加劇。儘管特斯拉 [TSLA] 報告稱2025年第三季度交付量創紀錄,達到497,099輛,但這一激增主要歸因於美國買家急於利用即將到期的7,500美元聯邦稅收抵免。這種“需求前置”掩蓋了潛在的挑戰,包括預計與去年同期相比每股收益將下降40%。與此同時,吉利、小鵬和零跑等中國製造商,以及小米汽車和長城汽車等,報告了可觀的銷售增長和創紀錄的交付量,這表明它們日益增大的主導地位。
稅收抵免後美國市場面臨不確定性
美國聯邦電動汽車稅收抵免於2025年9月30日到期,這勢必將顯著重塑國內市場。這項激勵措施促使北美電動汽車購買量在8月份創下“月度新高”,電動汽車佔美國新車銷量的9.1%。然而,分析師預測第四季度和2026年初的銷量將大幅下滑。
iSeeCars.com的執行分析師Karl Brauer表示:“我認為你會看到第三季度電動汽車銷量依然強勁,原因很簡單,人們想在9月30日截止日期前購買。”“但在此之後……我們將看到銷量大幅下降。”Brauer預計,在9月30日激勵措施取消後,美國電動汽車市場份額可能“立即跌至4%以下”。
通用汽車(GM)北美高級副總裁Duncan Aldred也表達了同樣的看法,承認“毫無疑問,下個季度電動汽車銷量會下降……市場可能需要幾個月才能恢復正常。”這與Paren首席分析師Loren McDonald的觀點形成對比,他認為聯邦稅收抵免對大多數買家的銷售影響“被誇大了”,認為它更多地是一種折扣而非主要的購買驅動因素。
特斯拉市場份額流失與戰略轉向
日益激烈的競爭以及美國監管環境即將發生的變化給包括特斯拉在內的大型參與者帶來了壓力。該公司的美國電動汽車市場份額在2025年8月降至38%,創下自2017年10月以來的最低點,此前曾超過80%。在全球範圍內的特斯拉2025年銷量下降了約10%,其中歐洲銷量下降了高達40%,中國銷量下降了約6%。儘管擁有雄厚的資產負債表,370億美元現金對抗300億美元短期債務,但仍出現這種下降。
為應對這些市場動態以及持續降價帶來的利潤壓力,特斯拉的戰略正在轉向人工智能、機器人出租車和人形機器人。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認為這些技術對未來的增長至關重要,旨在抵消激烈競爭、激勵措施損失的抑制作用、供應鏈敏感性以及自身高估值(市盈率超過100倍)帶來的挑戰。
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擴大影響力及盈利能力
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不僅主導了國內市場,還在擴大其全球足跡。奇瑞2024年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長49.4%,在新能源、燃油、國內和海外銷量增長方面位居全球前20家乘用車公司之首。該公司2024年營業收入飆升至2698.97億元人民幣,淨利潤達到143.34億元人民幣。
在盈利能力方面,零跑汽車在2025年上半年首次實現半年度盈利,淨利潤達3303萬元人民幣。小鵬汽車 [HK:9868] 第二季度淨虧損4.8億元人民幣,但得益於營收增長和毛利率改善,其虧損同比顯著收窄了62.8%。這些公司與比亞迪 [BYDDY] 一道,正在挑戰傳統的市場領導者,奇瑞目前的市盈率約為12,與比亞迪的22和吉利汽車 [HK:0175] 的20相比,提供了潛在的估值上漲空間。
展望:未來的波動性和戰略調整
未來幾個季度,電動汽車行業,尤其是美國在稅收抵免到期後,預計將面臨挑戰。汽車製造商可能會採取降價措施來刺激需求,這類似於通用汽車在激勵措施結束後將Bolt價格降低7,500美元的策略。這可能會全面壓縮利潤率。
對於特斯拉而言,持續的勢頭將取決於其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實現長期願景的能力,以及緩解外部風險和重建品牌信任。與此同時,奇瑞等中國製造商憑藉充足的IPO資本和明確的研發及海外擴張投資計劃,有望繼續積極爭取全球市場份額。整體市場預計將持續高波動性,公司需要迅速適應不斷變化的監管環境和激烈的競爭壓力。技術創新和成本效率的競爭對於確保這一充滿活力的行業未來的增長至關重要。
來源:[1] 2025年9月電動汽車公司新聞 (https://seekingalpha.com/article/4828713-ev-c ...)[2] 全球電動汽車市場8月銷量激增170萬輛,年初至今增長25% | Electrek (https://electrek.co/2025/09/11/global-ev-mark ...)[3] 特斯拉推出「經濟型」Model Y和Model 3後,TSLA股價下跌——投資者信心動搖•碳信用 (https://vertexaisearch.cloud.google.com/gro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