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萊德在降息預期下調整長期美債立場
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貝萊德已修訂其對長期美國國債的戰術展望,將其未來6-12個月的頭寸從「減持」提升至「中性」。這一戰略調整主要是受到該機構預期債券收益率可能在短期內進一步下降的推動,而這又受到聯準會預期恢復降息週期的影響。
貝萊德投資研究所負責人Jean Boivin強調,顯著疲軟的勞動力市場應為聯準會降息提供充分理由,從而緩解通脹壓力。儘管承認全球範圍內存在持續的結構性高收益率壓力,例如寬鬆的財政政策,但這一預期支撐了該機構的戰術轉變。
作為關鍵基準的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週一下降2.3個基點至4.034%,延續了四周的跌勢。然而,該收益率仍高於去年9月觀察到的52週低點3.622%。
聯準會的鴿派立場和市場影響
聯準會最近將聯邦基金利率下調了25個基點,這是九個月來的首次降息,將利率帶入4%至4.25%的區間。此舉在很大程度上是預料之中的,聯邦基金期貨交易數據表明這種降息的可能性很高。聯準會官員預計今年還將進行兩次25個基點的降息,並在2026年再進行一次降息,目標是到2025年底將基準利率穩定在3.6%左右。
儘管9月會議上降息25個基點的決定被普遍預期,但牛津經濟研究院副首席美國經濟學家Michael Pearce指出,隨附的「點陣圖」顯示「委員會對今年是否需要更多降息存在嚴重分歧」,表明央行內部意見存在分歧。
儘管在聯準會主席傑羅姆·鮑威爾新聞發布會後市場立即做出反應,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走低,但貝萊德對股票仍維持「風險偏好」立場。該公司預計聯準會降息將對股票產生積極影響,並為長期債券提供支持,特別是由於公司盈利預計將保持「穩健」,即使經濟活動放緩但尚未陷入衰退。
更廣闊的經濟格局和投資策略
貝萊德將宏觀經濟環境描述為「模糊不清」,Boivin提到了通脹可能保持在聯準會2%目標之上的風險。當前狀態被描述為一種「不尋常的‘不招聘,不解雇’狀態」,在這種情況下,聯準會降息可能會提振信心和招聘,即使通脹持續存在。
貝萊德的戰略展望(跨越五年期)繼續對長期政府債券「減持」,偏愛通脹掛鉤債券。這將其短期戰術與長期結構性擔憂區分開來,後者包括全球寬鬆的財政政策和不斷上升的不確定性,這導致了「長期宏觀錨定的喪失」。
貝萊德全球固定收益首席投資官Rick Rieder主張聯準會更激進地降息50個基點。他對通脹表現出 minimal 擔憂,理由是最近的就業數據顯示勞動力市場正在疲軟,非農就業人數向下修正,特定人口群體的失業率上升。Rieder還建議聯準會應該「殺死點陣圖」,指其預測未來利率走勢的做法,認為降息50個基點將是更具影響力的「震撼系統」之舉。
駕馭波動性:主動管理和人工智慧主題
在當前美國國債波動性和不斷變化的聯準會政策環境下,被動債券策略被認為效率較低。投資者正日益轉向積極的、多部門債券基金,這些基金可以納入高收益信貸、非美國公司債券和非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這些通常被傳統基準排除在外。
對於戰術定位,收益率曲線的中間部分,特別是5-10年期美國國債和投資級公司債券,正受到青睞。這一部分提供了收益率和價格彈性的誘人組合,截至2025年9月,美國國債收益率為4.05%,公司債券為4.47%。這種偏好是基於歷史觀察,即在淺層寬鬆週期中,初始降息對中期債券的影響不成比例地更大。
人工智慧主題預計將繼續推動美國股市表現,對人工智慧相關基礎設施的彈性投資將作為新的經濟錨。貝萊德預計美國股市將重新獲得全球領導地位,這得益於人工智慧的近期收益貢獻和潛在的長期生產力增長。重點仍然是動態投資組合調整和主動管理,以駕馭波動的固定收益市場,並利用全球經濟轉型中的機遇。未來幾週值得關注的關鍵因素包括進一步的勞動力市場數據和通脹報告,這些將繼續為聯準會的政策決策提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