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DeepSeek推出了一款具有代理功能的先进人工智能模型,加剧了全球人工智能市场的竞争。这一进展导致美国科技股和半导体股票大幅下跌,促使投资者重新评估估值和竞争格局。
DeepSeek新AI模型加剧全球竞争,引发美国科技股抛售
周一,美国股市大幅下跌,科技和半导体板块领跌,投资者对中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DeepSeek的市场进入和迅速崛起做出反应。该公司的新AI模型拥有先进的代理功能和前所未有的成本效益,预示着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竞争日益激烈。
事件详情
中国人工智能公司DeepSeek已发布其大型语言模型的更新版本DeepSeek-V3.1,并计划进一步开发,包括高级代理功能。这一战略举措使DeepSeek成为OpenAI等美国老牌领导者的直接挑战者,也是在中国国内市场与阿里巴巴、腾讯和字节跳动等巨头竞争的关键参与者。该公司的模型DeepSeek-R1展示了与OpenAI的o1和谷歌的Gemini-2.5 Pro相媲美的能力。主要进展包括DeepSeek-Coder V2在HumanEval基准测试中达到85.6%,以及DeepSeek-VL在12种语言中的实时多模态能力。
市场反应分析
DeepSeek的出现引发了周一美国市场的显著抛售。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录得自12月18日以来最大的单日百分比跌幅。半导体股票受到的冲击最大,芯片制造商指数下跌9.2%,创下自2020年3月以来最大的单日百分比跌幅。英伟达公司 (NVDA) 股价暴跌17%,导致该芯片制造商市值损失约6000亿美元——这是其在华尔街有史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该领域的其他主要参与者,博通公司 (AVGO) 和美满电子科技公司 (MRVL),股价均下跌约11%。更广泛的科技公司也出现收缩,微软公司 (MSFT)、Meta平台公司 (META) 和Alphabet公司 (GOOGL) 录得2.1%至4.2%不等的跌幅。AI服务器制造商戴尔科技公司 (DELL) 下跌8.7%,日本投资者软银集团公司股价下跌超过8%。市场反应表明投资者担心利润丰厚的人工智能领域竞争加剧以及成本效益高的新进入者可能带来的价格压力。
更广泛的背景与影响
DeepSeek的战略优势源于其极具成本效益的开发和运营模式。例如,DeepSeek-R1模型所需的训练成本不到600万美元,这仅是西方实验室为达到类似性能通常花费数十亿美元的一小部分。这种效率使DeepSeek能够以每百万代币输入低至0.10美元、输出0.20美元的价格提供代币,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降低了90%。这种激进的定价策略打破了AI模型训练的经济学,并可以加速在价格敏感市场中的采用。该公司采用的开源模型方法,其DeepSeek-V3模型开发成本低于600万美元且使用的数据少于竞争对手,提供了一个可行、更便宜的替代方案,挑战了OpenAI等公司的订阅式商业模式。DeepSeek报告称,到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月活跃用户达到1.25亿,最近获得了5.2亿美元的C轮融资,公司估值达到34亿美元。其中包括8000万美元用于节能训练基础设施,强调了对可持续增长的承诺。
AI代理生态系统的快速增长显而易见,该领域的初创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获得了28亿美元。同期,全球有1161亿美元投入到1,403项AI交易中,AI相关企业占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风险投资的71%。预测显示,到2025年底,**25%**使用生成式AI的企业将部署代理系统。
在中国,竞争同样激烈。阿里巴巴集团的云计算部门阿里云报告称,6月季度收入为334亿元人民币(46亿美元),同比增长26%,这得益于对AI和云基础设施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的巨额投资。在2025年上半年,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大型语言模型占中国企业级AI使用量的17.7%,领先于字节跳动的豆包(14.1%)和DeepSeek(10.3%)。阿里云在2025年上半年占据中国AI云服务市场35.8%的份额。中国AI云市场预计将从今年的208亿元人民币增长一倍以上,达到2025年的518亿元人民币(73亿美元)。尽管DeepSeek迅速崛起并获得政府支持,但它在中国主要被视为技术赋能者,通过其免费访问的模型实现AI的普及,而不是与根深蒂固的巨头直接进行商业竞争。
专家评论
彭博情报高级分析师Robert Lea对中国云计算公司的盈利前景表示谨慎。
“对人工智能需求上升将给中国云计算公司带来可观的盈利增长的乐观情绪仍然是错误的,”Lea表示。他进一步预测,“价格战和飙升的能源成本将使中国分散的云行业在未来三年内处于亏损状态。”这一观点凸显了AI竞赛的资本密集性以及尽管市场快速增长仍面临盈利挑战。
展望未来
DeepSeek及其成本效益高、性能卓越的AI模型进入市场,标志着人工智能领域全球竞争进入新阶段。美国和中国的科技巨头可能面临持续的价格和创新压力,因为公司都在争夺市场份额。尽管阿里巴巴和腾讯等中国公司在国内市场占据强势地位,并继续大力投资AI基础设施,但它们将区域主导地位转化为全球领导地位的能力仍受到监管壁垒和激烈国际竞争的挑战。持续的价格战和不断升级的基础设施成本是需要关注的关键因素,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影响全球AI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战略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