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宣布一项政策,允许本地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与其海外关联公司共享全球订单簿。此举旨在显著增强香港虚拟资产市场的流动性,旨在吸引更多国际交易活动,并巩固香港作为领先数字资产中心的地位。
- 流动性增强: 香港证监会现允许持牌虚拟资产平台整合全球订单簿,提升市场深度。
- 战略定位: 该举措旨在吸引国际虚拟资产交易和投资,巩固香港作为Web3中心的地位。
- 监管框架: 证监会秉持“相同业务、相同风险、相同规则”的原则,将既有的金融护栏纳入虚拟资产监管。
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宣布一项政策,允许本地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与其海外关联公司共享全球订单簿。此举旨在显著增强香港虚拟资产市场的流动性,旨在吸引更多国际交易活动,并巩固香港作为领先数字资产中心的地位。

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已正式出台一项政策,允许本地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与海外关联实体共享全球订单簿。这项战略性指令旨在显著提升香港新兴虚拟资产生态系统内的流动性。证监会明确欢迎主要的国际虚拟资产平台在香港设立运营机构,在严格的合规标准下利用其全球订单簿。这项整合旨在为本地投资者提供更广泛的全球市场准入,同时吸引机构流动性进入香港进行虚拟资产交易,从而培育一个更深、流动性更强的市场环境。这种方法与证监会“相同业务、相同风险、相同规则”的原则相符,将传统金融的投资者保护护栏延伸至虚拟资产活动,这种方法与IOSCO和FSB等国际标准制定者保持一致。
证监会的决定对区域和全球虚拟资产格局具有重大影响。通过促进全球订单簿的访问,香港旨在增强其与其他金融中心的竞争力。预计这项举措将吸引更多的国际虚拟资产交易活动,从而提振本地加密货币市场。扩大市场流动性是证监会的首要任务,它使持牌机构能够多样化业务模式并更好地服务投资者。更广泛的监管路线图包括涵盖五个主要领域的12项关键举措,例如考虑为专业投资者提供衍生品产品、允许保证金借贷以及修订托管要求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这种进步立场是在对虚拟资产日益增长的兴趣中观察到的,香港现货加密货币ETF的表现证明了这一点。截至2024年12月11日,现货比特币ETF已累计4,560枚BTC(4.446亿美元),现货以太坊基金持有16,280枚ETH(5,960万美元)。这些ETF的交易量在2024年12月6日达到5800多万美元的高点,预计2025年将大幅增长。
行业观察家认为,这一发展是香港成为主导数字资产中心的关键一步。证监会中介机构部执行董事叶志恒强调,虽然香港的虚拟资产发展历来侧重于牌照发放,但目前的优先事项是通过促进市场流动性来支持持牌机构的可持续增长。技术顾问谷荣辉指出,香港在吸引利用加密货币进行资金管理的科技驱动型公司方面已超越新加坡。这一转变反映了香港的全面努力,包括针对稳定币的银行级监管、向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发放牌照以及推动首批香港稳定币的发行。据报道,越来越多的拥有混合数字资产资金管理模型的数据和生物技术公司正在迁往香港,它们重视持有数字资产所提供的管理流动性和投资的灵活性。
香港对Web3的承诺超越了监管框架。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强调了对相关基础设施和人才发展的大量投资,凸显了培育数字资产生态系统的整体方法。于2023年6月推出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强制牌照制度已导致10个牌照的签发。虽然欧洲的MiCAR法规(于2024年11月29日生效)侧重于使用ISO 20022方法进行详细的订单簿记录要求,以实现透明度和监管监督,但香港的战略优先考虑市场深度和国际整合。这使得香港能够吸引全球平台和资本,使其在全球加密货币领导力竞争中成为积极的领导者,尤其是在立法准备工作预计将于2025年底完成以进一步加强监管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