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规模行业在2025年第二季度公布了创纪录的收入,主要得益于
美国股市周二收高,标普
网络规模行业在2025年第二季度公布了创纪录的收入,主要得益于
美国股市周二收高,标普
据报道,英伟达(NVDA)正在缩减其面向外部的DGX Cloud业务,将主要重点转向内部利用该服务进行先进芯片设计和人工智能模型开发。这一战略调整减少了与主要云提供商的直接竞争,同时巩固了英伟达作为基础AI基础设施提供商的地位。 云服务战略支点 英伟达公司(NVDA)据报道正在通过对其DGX Cloud产品的重大战略调整,来削减其在竞争激烈的云计算市场中的直接投入。DGX Cloud最初定位为亚马逊网络服务(AMZN)等成熟超大规模提供商的直接竞争对手,现在将主要服务于英伟达内部的研发需求。The Information最先报道了这一转变,表明其正从积极寻求外部商业客户转向专注于利用其强大的AI芯片基础设施进行专有创新。 DGX Cloud服务由英伟达先进的AI芯片驱动的服务器组成,将由公司自己的研究人员用于关键任务,包括新半导体架构的设计和针对这些芯片优化的复杂AI模型的开发。虽然英伟达不会完全停止接受新客户——最近宣布量子和AI初创公司SandboxAQ将利用DGX Cloud就证明了这一点——但重点已明确转向内部。 应对竞争压力和定价动态 英伟达云战略的这一重新校准是在与老牌云巨头竞争的挑战中进行的。报告显示,DGX Cloud最初的宏伟营收目标曾被预测可能达到1500亿美元,但遭遇了障碍。一个主要因素是定价结构,据报道,一些AI开发者发现DGX Cloud的成本明显高于传统云提供商的同类产品,这限制了需求并导致短期客户流失。 此外,英伟达直接进军云服务领域,与其关键合作伙伴亚马逊网络服务、谷歌云和微软Azure产生了紧张关系。这些超大规模提供商是英伟达GPU的重要客户,贡献了其很大一部分收入。DGX Cloud的扩张被视为一种竞争威胁,促使这些合作伙伴探索开发自己的AI芯片,以减少对英伟达的依赖。通过缩减其外部云雄心,英伟达旨在缓解这些紧张关系,并加强与这些关键客户的合作关系。该公司最初追求20亿美元的软件收入目标,其中包括DGX Cloud,但现在选择优先考虑其核心芯片销售和合作伙伴关系。 强化AI基础设施骨干 英伟达的战略转向标志着其对其作为AI基础设施基础提供商而非直接云服务运营商角色的承诺得到加强。这一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旨在将英伟达定位为“AI基础设施的骨干”,使云提供商能够在混合环境中部署其尖端芯片。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阐述的愿景强调“AI网络即计算机”,专注于其在GPU、网络和软件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创建跨各种计算环境的可组合基础设施。 这种以生态系统为中心的方法正在被证明在财务上是有益的。英伟达数据中心收入预计在2025年第三季度达到540亿美元,其近期季度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三家超大规模客户,凸显了这些伙伴关系的实力和重要性。即将推出的Blackwell GPU预计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投产,预计当年将产生2100亿美元的收入,进一步凸显了英伟达在高性能AI硬件领域的主导地位。AWS和微软Azure愿意托管Blackwell云实例反映了对AI计算的 surging demand 以及与英伟达的持续合作。 英伟达和AI生态系统的未来之路 DGX Cloud的战略调整使英伟达能够将其资源集中用于推进其核心半导体和AI技术,这对于保持其市场领导地位至关重要。通过将精力重新分配到内部研究——包括拨款130亿美元从其他云提供商获取自己的AI芯片——英伟达旨在加速开发新芯片和AI工具,以提高芯片性能。 对于投资者而言,长期影响取决于英伟达在规模化创新、应对潜在反垄断审查以及维持与主要云提供商的重要合作伙伴关系方面的能力。尽管英伟达在AI训练市场占据70-95%的主导份额,但生产延迟和来自AMD和英特尔日益激烈的竞争,以及美国的出口限制等挑战仍然是需要关注的因素。这一战略转变表明英伟达对其技术优势的信心以及其在快速发展的AI领域应对竞争和监管逆风的积极态度。公司的成功最终将取决于其先进硬件在混合云环境中的持续采用以及其在应对动态行业中的敏捷性。
中国已针对美国半导体行业发起两项调查,包括反歧视和反倾销调查,同时对英伟达进行反垄断调查。这些行动恰逢在马德里举行的高风险中美贸易谈判,突显了不断升级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全球技术竞争中的战略影响力。 本周美国股市半导体板块反应谨慎,因为中国加大了贸易攻势,对美国芯片行业发起了两项重大调查。这些调查是在马德里举行的关键中美贸易谈判之前立即宣布的,突显了日益加深的技术竞争以及两国经济强国之间利用监管措施作为战略杠杆的现象。 事件详情 中国商务部率先行动,宣布对美国有关芯片贸易的政策进行反歧视调查。此次调查旨在确定华盛顿的规定是否不公平地针对中国公司。与此同时,一项单独的反倾销调查也已启动,审查美国制造模拟芯片的涉嫌倾销行为。这些芯片是广泛设备中的关键组件,包括助听器、Wi-Fi 路由器和温度传感器。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声称,截至 2024 年,美国某些模拟芯片的倾销幅度已超过 300%,这些芯片在中国市场占据近 45% 的份额。牵涉反倾销调查的公司包括德州仪器 (TXN) 和 亚德诺半导体 (ADI)。 为了增加监管压力,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SAMR) 宣布对美国芯片制造商 英伟达 (NVIDIA) 进行进一步调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在调查涉嫌违反中国反垄断法的行为,此前曾对 英伟达 在 2020 年收购 Mellanox Technologies 的交易进行调查。虽然涉嫌违规的具体细节尚未披露,但这一行动被普遍视为对华盛顿对中国芯片行业出口管制的报复措施。 这些行动恰逢美国商务部将 32 个实体(包括 23 家中国公司)列入其限制贸易名单,其中一些公司被指控为中国最大的芯片制造商 中芯国际 (SMIC) 获取美国芯片制造设备。这些事态发展的背景是中美在马德里举行的第四轮贸易谈判,由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和中国副总理何立峰主持,关税、出口限制和技术冲突是核心讨论点。 市场反应分析 半导体行业的即时市场反应表现为不确定性以及对关键股票的一些下行压力。反垄断调查消息传出后,英伟达 (NVDA) 股价在盘前交易中下跌约 2.6%。在前一周,亚德诺半导体 (ADI) 股价下跌 0.75%,而 德州仪器 (TXN) 下跌 2.8%,仍低于关键移动平均线。然而,英伟达 和 超微半导体 (AMD) 等一些先进芯片制造商在前一周曾出现上涨,这表明市场反应复杂且往往存在分歧,受到除直接监管压力之外的各种因素影响。 尽管中国的调查具有头条新闻效应,但整体市场反应相对平淡。这表明投资者越来越习惯于此类“科技贸易 salvo”,将其视为正在进行的谈判中的战术策略,而不是对行业长期前景的直接根本威胁。 更广泛的背景和影响 这些监管行动是中美之间持续“以牙还牙”贸易争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国已禁止向中国出口先进人工智能芯片,并对中国芯片制造商施加限制,而北京则通过延迟供应电子产品关键稀土矿物进行报复。中国目前的调查被广泛解释为对美国出口管制的战略反击,旨在马德里贸易谈判中施加影响力。 除了眼前的谈判策略,中国的举动也符合其实现半导体自给自足的更广泛战略目标。这在对模拟芯片的关注中尤为明显,与先进人工智能加速器相比,模拟芯片通常被认为更容易本地化。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也导致了重大的金融重组,美国政府 2025 年的一项政策对 英伟达 (NVIDIA) 和 超微半导体 (AMD) 在中国的 人工智能芯片 销售征收 15% 的收入费用。这项“税”预计将使 英伟达 的毛利率降低 8-10 个百分点,超微半导体 (AMD) 降低 5-7 个百分点,从根本上重新调整了投资者的情绪。因此,英伟达 的市盈率已从 50 倍降至 42 倍,超微半导体 (AMD) 从 60 倍降至 52 倍,这反映出地缘政治风险已计入半导体估值中。英伟达 已主动降低了对中国市场的敞口,管理层预计近期销售额将很小。 专家评论 分析师普遍认为,中国最近的监管行动是正在进行的贸易谈判中的战略影响力,而不是对美国芯片制造商的直接生存威胁。 > “中国监管举措被视为正在进行的贸易谈判中的战略影响力,而非对美国芯片制造商的直接生存威胁。” 这一观点强调了半导体行业地缘政治与市场动态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展望未来 马德里贸易谈判的结果将对半导体行业的近期发展轨迹至关重要,该谈判正在解决关税、出口限制和技术转让等关键问题。尽管一些专家认为完全突破不太可能,但谈判可能会提供清晰的指引或进一步加剧目前的僵局。正在进行的调查造成了“头条新闻阴影”,这可能会使美国公司在中国的批准产品和市场准入复杂化。此外,这些紧张局势可能会加速战略转变,促使跨国公司将采购多元化,远离中国,并鼓励中国客户青睐本地供应商,从而从长远来看重塑全球供应链。
纳微半导体(NVTS)在与英伟达合作开发AI数据中心电源解决方案后,股价显著上涨。尽管有这一长期增长催化剂,该公司预计2025年营收将下降,且其股票估值相对于近期财务表现显得过高。 科技行业焦点转移,纳微半导体股价飙升 纳微半导体(NASDAQ: NVTS)的股价估值显著上涨,从4月份的历史低点每股1.52美元攀升至约每股6美元。这一显著涨幅主要归因于与英伟达(NASDAQ: NVDA)建立的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旨在为AI数据中心开发先进的节能供电系统。 英伟达合作:市场乐观情绪的催化剂 5月,纳微半导体宣布与英伟达合作,推动其股价上涨约164%至175%。此次合作使纳微半导体成为英伟达下一代800V高压直流(HVDC)架构专有氮化镓(GaN)和碳化硅(SiC)功率芯片的关键供应商。这些先进芯片旨在将未来AI基础设施(包括Kyber机架规模系统和Rubin Ultra服务器机架)的能效提高约5%,数据中心维护成本降低约70%,并减少铜线需求约45%。 纳微半导体专注于这些尖端功率半导体,与传统的硅基替代品相比,它们具有卓越的速度、功率效率和耐温性。除了AI数据中心,这些技术还应用于电动汽车(EV)充电器、移动设备充电器、工业电机和太阳能逆变器。该公司在2022年通过收购GeneSiC扩展了其SiC业务,进一步巩固了其在电动汽车和数据中心市场的地位。 市场反应和估值担忧分析 市场对英伟达合作的热烈反应凸显了纳微半导体在快速扩张的AI数据中心市场中的长期潜力。然而,仔细审查发现,该股当前估值与纳微半导体的近期财务轨迹之间存在显著脱节。分析师预计纳微半导体2025年营收将下降42%,预计销售额将降至4860万美元,公司净亏损将扩大至1.164亿美元。 至关重要的是,纳微半导体为英伟达生产的功率芯片预计要到2027年才能实现量产。这一时间表表明,目前股价(以约今年销售额的24倍交易,市值12亿美元)可能被显著高估。纳微半导体的市销率(P/S)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8.6倍,与Wolfspeed(0.47倍)和Power Integrations(6.34倍)等竞争对手形成鲜明对比。 更广泛的背景、财务状况和未来预测 纳微半导体自2022年以来尚未实现按公认会计原则(GAAP)计算的盈利,预计其底线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处于亏损状态。2025年第二季度,该公司报告营收1450万美元,低于2024年同期的2050万美元。按公认会计原则计算的运营亏损为2170万美元,非公认会计原则计算的运营亏损为1060万美元。2025年第三季度的指引预计净营收为1000万美元,上下浮动50万美元,反映了持续的逆风。 2025年营收预期下降主要归因于影响纳微半导体核心电动汽车、太阳能和工业客户的宏观经济挑战,导致库存调整。移动和消费市场的季节性疲软,以及与中国对SiC产品征收关税相关的风险,进一步加剧了这些挑战。该公司已战略性地决定优先发展利润较低的中国移动业务,以将重点放在AI数据中心和能源基础设施上。 尽管面临近期障碍,GaN和SiC技术在AI数据中心中的长期前景广阔。纳微半导体估计,这些技术可以支持服务器机架功率容量增加100倍,并在2030年前释放26亿美元的市场潜力。分析师预测2026年营收将增长9%,随后在2027年(与英伟达预计开始量产的时间一致)飙升79%至9500万美元。 专家评论强调投机性质 专家分析经常强调纳微半导体当前估值的投机性质。许多分析师认为,该股目前的市销率因英伟达合作而被夸大,公司可能难以实现这一高估值。一些人甚至认为,该股可能腰斩后,相对于同行而言仍然昂贵。对于寻求直接接触AI市场的投资者来说,CoreWeave等其他公司通常被认为是更具吸引力的选择,因为它们增长更强劲且估值较低。 > “该公司目前的估值是今年销售额的24倍,被认为过高,英伟达的合作可能会抬高其市销率。” 展望未来:侧重于执行和市场采纳 纳微半导体的未来发展轨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英伟达合作的成功执行以及英伟达新AI数据中心架构的广泛采用。关键里程碑包括2025年第四季度发货首批功率芯片样品,2026年进行最终选择,以及2027年关键的大规模生产开始。该公司目标是在季度营收达到3000万美元以上时实现EBITDA盈亏平衡,一些分析师预计2026年EBITDA将为正。 截至2025年6月30日,纳微半导体拥有1.612亿美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且无债务,在这一过渡时期提供了一定的财务灵活性。然而,在传统市场应对持续的宏观经济逆风,同时投资和发展其AI数据中心和能源基础设施部门,对于实现其雄心勃勃的长期增长潜力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