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特朗普政府正在考慮一項行政命令,以限制美國製藥公司對中國實驗性藥物開發的依賴,這引發了投資者和行業對製藥和生物技術領域潛在中斷和成本增加的嚴重擔憂。

美國政府對中國醫藥研發的審查引發市場擔憂

據報導,特朗普政府正在考慮一項行政命令,旨在限制美國製藥公司參與中國的實驗性藥物開發。鑑於對中國創新在全球藥品管線中的巨額投資和日益增長的依賴,此舉給製藥和生物技術行業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

事件詳情

2025年9月10日的報告顯示,特朗普政府正在起草一項行政命令,對中國藥品,特別是實驗性藥物,實施嚴格限制。這項舉措旨在遏制中國不斷壯大的生物技術產業,但已引發對其可能對美國藥品供應鏈和患者獲取創新治療方案造成負面影響的擔憂。該行政命令草案包括對美國製藥公司從中國公司購買藥品權利的交易進行更嚴格審查的條款,要求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進行“強制審查”。此外,它還提出措施,阻止使用來自中國患者的臨床試驗數據,呼籲FDA進行更嚴格的審查並收取更高的監管費用。

這項潛在的政策轉變針對的是製藥市場中一個龐大且迅速擴張的細分領域。僅在2025年上半年,全球製藥許可支出中約有三分之一,即520億美元,涉及中國藥品。這比往年顯著增加,中國在2023年和2024年的許可支出中均佔21%,而此前為個位數。包括阿斯利康百時美施貴寶禮來葛蘭素史克在內的製藥公司在過去五年中累計承諾投入約1500億美元,用於許可來自中國的新型療法。這些交易通常涉及數十億美元,以確保候選藥物在海外市場的獨家開發和銷售權,這表明中國創新已深度融入全球藥品管線。

市場反應分析

美國對中國藥品審查力度增大的前景立即影響了市場情緒,導致波動性加劇。在美國上市的中國生物技術公司,如百濟神州再鼎醫藥傳奇生物,股價出現初步下跌。同樣,與中國合作夥伴關係密切的主要製藥公司,包括輝瑞阿斯利康葛蘭素史克,股價也下跌。例如,百濟神州在9月10日盤中股價下跌12%,儘管隨後跌幅收窄,並在9月11日反彈6.93%。這表明,雖然最初的反應是由恐慌驅動的,但投資者開始更客觀地評估該政策的潛在影響。反映這種細微觀點,美國資本集團增加了對百濟神州(06160.HK)的持股,將其持股比例從4.96%提高到5.02%。

市場反應源於對研發管線潛在中斷、運營成本增加以及藥物可及性更廣泛影響的擔憂。包括輝瑞默克阿斯利康在內的跨國製藥公司正在積極反對擬議中的打擊行動,這突顯了它們對中國生物技術公司在資產和高效交付能力方面的依賴。

更廣泛的背景和影響

這項擬議的行政命令是在現有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已經影響到製藥領域的情況下提出的。2025年,美國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10%的關稅,對中國活性藥物成分(API)徵收高達245%的更高關稅,對來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醫療設備徵收25%的關稅。鑑於中國API被用於大約40%的美國仿製藥,這些關稅預計將顯著提高這些關鍵成分的價格,可能導致美國公司的生產成本增加,並可能導致仿製藥短缺。作為報復,中國對美國藥品出口徵收125%的關稅,鑑於中國在全球製藥市場中佔有相當大的份額,這對美國製藥公司來說是一個重大打擊。

儘管面臨這些地緣政治逆風,中國已迅速從API合同製造商發展成為全球創新藥物的重要來源。這種“製藥力量轉移”是由中國的研發效率、成本優勢和支持性政策環境推動的。據估計,到2040年,中國開發的藥物在海外可產生約2200億美元的收入,佔美國FDA批准的總金額的35%。這一趨勢對跨國製藥公司尤其有吸引力,因為它們面臨著補充創新管線的緊迫需求,原因是重磅藥物(其中一些年銷售額超過100億美元)在2025年至2030年期間面臨“專利懸崖”。中國生物技術資產提供了一種更具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預付款比全球同行小約60%至70%,總交易規模小40%至50%。

具體例子突顯了這一趨勢。摩根士丹利分析師估計,僅阿斯利康在2025年上半年就與五家中國公司簽署了價值超過136億美元的許可協議,其中包括與石藥集團達成的52億美元協議。輝瑞還與三生製藥就癌症藥物達成了重要協議,價值高達60億美元傑富瑞報告稱,在2025年上半年,中國在全球與跨國製藥公司簽署的許可協議總數中佔18%,交易金額佔三分之一。

專家評論

“單一的監管法令無法阻礙行業趨勢;許多機構對創新藥物的發展仍持樂觀態度,”一份報告指出,這反映出一种觀點,即合作的根本驅動因素,如研發效率和對新療法的迫切需求,將繼續存在。

傑富瑞的分析師強調了戰略轉變,即中國生物技術公司正在提供負擔得起的補救措施,以減輕跨國公司的壓力,特別是在腫瘤學、自身免疫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關鍵治療領域。商業發展交易量的增加,從2020年的65筆幾乎翻倍到去年的125筆,進一步說明了日益增長的相互依賴性。

展望未來

擬議的行政命令給製藥和生物技術行業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短期內,預計主要製藥公司將加大遊說力度,以影響任何新法規的最終範圍和實施。長期影響可能包括研發投資的重新定向、如果美國公司減少對成本效益高的中國合作夥伴的依賴,其藥物開發成本可能增加,以及可能出現的供應鏈中斷。這種情況還可能加劇醫療保健領域的中美貿易緊張局勢。投資者將密切關注特朗普政府的進一步公告以及中美製藥公司的回應,以辨別對全球藥物開發和市場動態的最終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