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速國內供應鏈發展
美國已進入工業政策的新階段,這在近幾十年來是前所未有的,它將數十億美元投入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國內供應鏈。這項戰略舉措針對稀土、核燃料、鋰和半導體等關鍵材料,旨在減少該國歷史上對海外來源的依賴,並增強供應鏈彈性。
政策工具推動戰略投資
美國新工業戰略的支柱在於幾項強有力的政策和資金工具。2022年《晶片與科學法案》撥款超過520億美元,用於支持國內半導體製造、研發和勞動力發展,明確目標是減少對外國供應鏈(特別是台灣)的依賴。作為補充,《通膨削減法案》(IRA)提供稅收抵免和補貼,以加強美國清潔能源、關鍵礦物和先進製造能力。此外,《國防生產法》(DPA)第三章授權國防部提供贈款、貸款和長期採購協議,以確保重要國防材料的國內生產。國防後勤局的國家戰略儲備也正在進行大規模重建,重新採購戰略材料,並獲得《一攬子美麗法案》額外20億美元的支持。
這項政策的一個顯著例證是美國政府日益傾向於直接入股關鍵礦產項目。近期報導顯示,川普政府旨在透過與內華達州Thacker Pass鋰項目23億美元能源部貸款談判,獲得美國鋰業(NYSE: LAC)10%的股權。該項目與通用汽車合作開發,目標是成為西半球最大的鋰來源,初步生產預計在2028年。受此消息影響,**美國鋰業(LAC)**股價在盤前交易中飆升95%,凸顯了投資者對政府支持關鍵資源開發的反應。目前,美國鋰產量不到全球鋰供應的1%,而中國提煉了全球75%以上的電池級鋰,這突顯了此類國內投資背後的戰略必要性。
《晶片法案》的補貼附帶“護欄”條款,限制接受美國資金的企業在某些外國司法管轄區擴大先進製造能力。這項措施加強了對國內供應商和工具製造商的關注,這些企業有望在這個重塑後的全球供應鏈中佔據更大份額。除了晶片代工廠,光刻設備、沉積工具、晶圓材料和特種化學品的製造商也將在新環境下的持續資本支出中受益。
對關鍵領域市場的影響
這一新工業政策階段的啟動,為在目標戰略領域運營的國內公司帶來了看漲情緒,包括半導體、稀土、鈾、關鍵材料和國防部門。相反,隨著美國優先考慮國內生產,外國競爭對手可能面臨越來越大的阻力。市場正日益反映出對供應鏈韌性和國家安全需求的更高關注,這標誌著資本配置發生了根本性轉變,超越了純粹的市場驅動力。
與這些國家優先事項戰略一致的公司的風險狀況降低,可能會積極影響投資者情緒,從而可能導致持續的投資和估值增長。政府的直接財政干預旨在降低資本密集型行業的投資風險,使國內企業更具競爭力。
更廣泛的經濟和地緣政治背景
這種資本的戰略性再分配與製造業活動的廣泛復蘇相吻合。標普全球美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在2025年8月飆升至53.3,達到2022年5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表明需求和生產強勁增長。高科技投資目前是美國經濟的重要推動力,國內高科技產業的產出比上一年增長近14%,大大超過其他非能源產業1%的增長。
地緣政治格局也在重塑,美國和歐盟承諾協調應對第三國對關鍵礦產的出口限制。這一聯盟旨在減輕主要來自中國的補貼過度生產的不利影響,並可能導致對資源豐富的發展中經濟體在關鍵礦產出口政策方面施加更大壓力。美國有效關稅稅率已從2024年的2.3%上升至17%,預計將帶來至少GDP 1%的收入,儘管預計會推高通膨。
特定的美國公司已做好充分準備,以受益於這些宏觀經濟和政策順風。**卡特彼勒(NYSE: CAT)**將從基礎支出中獲益,**洛克希德·馬丁(NYSE: LMT)**將從增加的國防開支中獲益,**通用電氣弗諾瓦(NYSE: GEV)**將從全球能源轉型和清潔能源任務中獲益。
戰略材料和技術展望
展望未來,市場預計資本將持續結構性地重新分配到對國家安全和經濟獨立至關重要的國內產業。需要關注的關鍵因素包括即將發布的經濟報告、企業盈利和不斷演變的政策決策。聯邦儲備系統預計到2025年底將再降息25個基點兩次,到2026年底將再寬鬆50個基點,而10年期美國國債利率預計將保持在4.0%左右。
然而,潛在的逆風包括國內經濟活動的持續放緩以及粘性且高於目標的通膨,預計到2026年中期將保持在略高於3%的水平,這可能侵蝕消費者的購買力。圍繞關鍵礦產貿易和全球供應鏈調整的持續地緣政治發展對於投資者在未來幾個月和幾年內進行跟踪也至關重要。這一轉變代表著在關鍵技術和資源領域建立國家冠軍的長期承諾,從而促進美國經濟的增長和韌性。
來源:[1] 戰略投資的新時代:半導體、稀土和鈾 (https://seekingalpha.com/article/4825784-new- ...)[2] 戰略投資的新時代:半導體、稀土和鈾 (https://vertexaisearch.cloud.google.com/groun ...)[3] 川普尋求政府入股美國最大鋰礦,美國鋰業(LAC)股價飆升95% • 碳信用 (https://vertexaisearch.cloud.google.com/gro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