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公佈第二季度淨利潤暴跌96.8%,主要原因是在中國即時商務領域激烈的價格戰。儘管如此,首席執行官王興強調了一項長期戰略,側重於積極的海外擴張、對即時商務的持續投資以及為其龐大的配送員網絡加強社會保障,這標誌著公司從追求即時盈利轉向市場定位。

美團在激烈的電商價格戰和戰略投資下報告利潤大幅下滑

美團(3690.HK),中國領先的按需本地生活服務巨頭,報告其第二季度盈利大幅下滑,反映了中國即時商務領域激烈的競爭格局。然而,首席執行官王興已闡明一項戰略性應對措施,優先通過積極的海外擴張、持續投資於即時商務增長以及為其配送員加強社會保障來確立長期市場地位,這標誌著公司從追求即時盈利轉向未來的競爭優勢。

第二季度業績和市場動態

第二季度,美團的淨利潤暴跌96.8%,至3.653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的114億元人民幣大幅減少。公司調整後的淨利潤也大幅下降89%,定格在15億元人民幣。營收達到918億元人民幣(128億美元),同比增長11.7%,但低於分析師預期的937億元人民幣。總運營利潤下降98%,至2.264億元人民幣,其中核心本地生活服務業務的運營利潤同比收縮75.6%,至37億元人民幣。這導致該業務的運營利潤率下降19.4個百分點,至5.7%。

這一業績與阿里巴巴集團控股(BABA)形成鮮明對比,後者報告6月季度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收入飆升78%,達到431億元人民幣。儘管阿里巴巴的整體營收小幅增長2%,但其利潤增長主要歸因於股權投資的按市值計價變化和資產處置收益,即便其本地生活服務集團在即時商務領域面臨重大虧損。阿里巴巴的淘寶閃購服務每日訂單量峰值達到1.2億,其即時商務月活躍用戶攀升至3億。

美團盈利挑戰的主要驅動因素被公司描述為「非理性競爭」,指的是與競爭對手阿里巴巴京東(9618.HK)之間激烈的價格戰。這場折扣和補貼之戰嚴重影響了電商行業的行業利潤率。

戰略應對和市場影響

儘管面臨眼前的財務壓力,美團管理層已明確表達了對長期市場領導地位的關注。首席執行官王興表示:

「美團更關注其未來五年的市場地位,而非短期財務指標。」

並進一步強調了積極的立場:

「我們將不惜一切代價贏得勝利。」

這一戰略涉及以下幾個關鍵投資領域:

  • 即時商務增長: 美團在其核心即時商務領域繼續優先考慮增長而非盈利,預計第三季度將因戰略投資(包括更高的激勵和營銷費用)而產生虧損。
  • 海外擴張: 公司正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其Keeta品牌正在中東擴大滲透,並計劃以未來五年10億美元的投資進入巴西外賣市場。此外,小象超市已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推出**「Keemart」**品牌。
  • 員工福利: 美團長期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為其336萬配送員加強社會保障。公司計劃在未來三年內投資1000億元人民幣,包括養老保險補貼試點和推廣「新型職業傷害」保險,目標是到2025年底覆蓋全國。這項舉措有望降低騎手流失率,並被視為一個新的競爭戰場。

更廣泛的背景和行業壓力

中國電商行業的激烈競爭導致主要參與者做出了大量的投資承諾。標普全球分析師預計,美團京東阿里巴巴將在未來12-18個月內共同投資至少1600億元人民幣,以捍衛或擴大其在外賣和即時零售領域的市場份額。阿里巴巴已宣佈一項500億元人民幣的補貼計劃,而京東已在其「雙百計劃」下承諾投入超過100億元人民幣以促進品牌銷售。這種激進的支出突顯了快速增長的即時零售市場面臨的高風險,預計到2030年將超過2萬億元人民幣。

此外,對配送員社會保障的關注帶來了重大的運營成本影響。改革要求中國雇主為所有員工繳納社會保險費。根據高盛和美團的內部估算,為約80萬全職和兼職司機繳納的費用可能為美團帶來每年約20億元人民幣的額外成本,約佔其2024年淨利潤的15%。這種監管轉變可能為物流行業內的其它科技公司樹立先例,從而可能全面增加運營成本。

分析師評論和未來展望

市場分析師表達了喜憂參半的看法,承認短期壓力,同時也認識到長期戰略定位。摩根士丹利預計美團第二季度外賣業務的運營利潤將同比下降24%。高盛估計,未來三個季度美團每單平均利潤將下降0.6至1.1元人民幣,導致其2025年業務利潤預計下降33%。財報發布後,美團股價下跌,最低達到每股122.3港元,並在發布當天收於每股132.1港元。

展望未來,投資者將密切關注幾個關鍵因素。美團阿里巴巴京東之間持續的價格戰的強度和持續時間仍將是短期盈利能力的关键決定因素。美團海外擴張努力的成功和財務可行性,特別是Keeta在香港到2026財年實現盈虧平衡的目標及其在巴西的市場滲透,將是未來增長的关键指標。此外,社會保障改革對中國電商物流行業運營成本的更廣泛影響將是一個重要的關注領域,以及美團優先考慮市場地位而非即時財務回報的長期戰略是否能帶來可持續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