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展望:應對人工智慧估值和通膨逆風
全球經濟狀況目前表現出一定程度的韌性,但主要有兩大阻力正在顯現:對潛在的人工智慧(AI)股票泡沫的日益擔憂,以及持續高企的核心通膨率。這些相互交織的擔憂正在影響中央銀行和投資者之間的討論,預示著未來波動性增加,並使2025年末至2026年的全球經濟前景變得複雜。
正在浮現的人工智慧股票泡沫剖析
金融專家和機構之間正在形成一個共識,認為對AI公司的狂熱投資,其特點是估值飆升和投機熱情,與歷史上的市場泡沫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人們越來越擔心,許多AI公司股票被嚴重高估,其價格日益脫離實際收益和經過驗證的商業模式。主要中央銀行、國際金融機構和知名首席執行官都表達了這種觀點,他們強調了潛在的劇烈和顛覆性市場調整的風險。
詳細分析揭示了導致這種擔憂的幾個關鍵因素。例如,麻省理工學院(MIT)的一項研究發現,95%投資生成式AI的組織目前沒有看到任何回報。即使是像OpenAI這樣的知名實體,儘管估值驚人,但預計將在未來幾年內累積虧損,並且可能要到2029年才能實現收支平衡。這種巨額投資與即時盈利之間的脫節是一個重要的危險信號。此外,該行業正在目睹過度的資本支出和債務助長AI繁榮,預計2025年的資本支出(capex)將超過2500億美元,到2028年可能達到2萬億美元。
市場中的集中風險是另一個關鍵擔憂。少數AI重型科技巨頭佔據了大量市值,這意味著這些公司一旦出現重大下滑,可能會對整個市場產生連鎖反應。像英偉達(NASDAQ: NVDA)這樣的公司以超過40倍的遠期市盈率交易,而Arm Holdings(NASDAQ: ARM)則超過90倍,這意味著非凡和持續的增長。AI公司的中位數市銷率(P/S)目前約為25,超過了網路泡沫時代的峰值18。**英格蘭銀行(BoE)**已明確警告「劇烈市場調整」的風險增加,特別是對於專注於AI的科技公司,並指出股票市場估值似乎「被高估」。Forrester分析師Sudha Maheshwari直言不諱地指出:「> 每個泡沫都不可避免地會破裂,到2026年,AI將失去其光澤,摘下皇冠,戴上安全帽。」
持續通膨與央行困境
對抗通膨的鬥爭繼續定義著經濟敘事,中央銀行正在努力應對頑固地高於其長期2%目標的持續物價壓力。雖然預測大體指向通膨壓力將有所緩和,尤其是在2026年,但通膨仍將持續高於聯準會目標的重大風險依然存在,這主要受美國對進口商品徵收關稅的持續影響。國會預算辦公室(CBO,2025年9月)預測,受關稅影響,2025年PCE通膨將達到3.1%的峰值,然後到2026年放緩至2.4%。
這種通膨的「低燒」,可能由美元走弱和持續的勞動力供應限制所驅動,表明物價穩定的鬥爭遠未結束。中央銀行,特別是聯準會,與**歐洲中央銀行(ECCB)和英格蘭銀行(BoE)**等同行相比,採取了更為審慎的降息立場,後者自2024年中以來已多次降息。聯準會在將降息推遲到2024年9月之後,在2024年12月至2025年9月期間保持利率穩定,隨後於2025年9月中旬降息0.25%。持續的關稅驅動型通膨可能會使長期債券收益率和抵押貸款利率保持在高位,從而限制這些降息的全部影響。
更廣泛的背景和系統性影響
人工智慧估值擔憂與頑固通膨的交織造成了系統性脆弱性。美國消費者支出與股市財富和信心密切相關,佔全球GDP的近20%。股市的大幅回調,特別是在高度集中的科技行業,將產生遠超華爾街的連鎖反應,影響全球需求和全球經濟前景。當前環境下,信息處理設備和軟體投資佔美國GDP的比重異常大,達到了2000年網路泡沫時期觀察到的水平。
經濟指標正在閃爍紅燈,引發與過去投機狂潮的比較。雖然**標準普爾500指數(NYSE: SPX)**的遠期市盈率尚未達到網路泡沫時期的峰值,但個別AI巨頭的估值指標令人擔憂。市場調整可能迅速從行業特定演變為系統性,影響全球金融穩定。美國銀行全球基金經理調查已將「AI股票泡沫」確定為全球最大的市場風險,這表明機構觀念發生了深刻轉變。
專家評論和前瞻性評估
經濟學家和策略師們正在強調「暴跌前的毒性平靜」情緒。**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其他機構警告不要快速膨脹的估值和未經證實的商業模式。中央銀行家們尤其「非常害怕」滯脹——物價上漲和經濟增長放緩的結合——因為他們的傳統工具通常無法同時有效應對兩者。
展望未來,AI泡沫的潛在破裂可能導致金融條件收緊,拖累世界經濟增長,並對家庭和企業產生不利影響。AI自動化導致的失業,加上陷入困境的公司裁員,可能造成勞動力市場顯著不穩定。投資者損失將削弱消費者信心,可能引發更廣泛的經濟放緩甚至衰退。通膨的軌跡,特別是關稅的影響,將關鍵性地影響未來中央銀行政策調整的時機和幅度。投資者將密切關注即將發布的經濟報告,特別是通膨數據和科技行業的公司收益,以獲取市場穩定性和經濟方向的進一步跡象。「避險」行為可能促使投資者從高度投機的AI新創公司撤離,並將投資整合到擁有成熟收入來源和更多元化AI投資組合的已建立科技巨頭中。
來源:[1] 全球經濟展望:2025年10月 (https://seekingalpha.com/article/4830663-glob ...)[2] AI泡沫警報:專家警告股價過高可能引發下一次全球股市崩盤 | FinancialContent (https://vertexaisearch.cloud.google.com/groun ...)[3] AI泡沫擔憂加劇,科技估值上升和美國全球影響 (https://vertexaisearch.cloud.google.com/gro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