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福特汽車公司正在削減其位於德國科隆工廠的電動汽車(EV)產量,並裁員多達1,000人。此舉是直接回應歐洲市場電動汽車需求遠低於預期。
- 裁員 - 到2026年1月,科隆工廠將從兩班制轉為單班制營運,最多將裁減1,000個職位。
- 歐洲電動汽車需求疲軟 - 銷量增長緩慢歸因於高昂的汽車成本、充電基礎設施不足以及政府補貼減少。
- 更廣泛的行業趨勢 - 福特的重組反映了更廣泛的汽車行業調整,通用汽車和Polestar等其他主要製造商也在全球需求疲軟的情況下調整電動汽車戰略。
福特汽車公司正在削減其位於德國科隆工廠的電動汽車(EV)產量,並裁員多達1,000人。此舉是直接回應歐洲市場電動汽車需求遠低於預期。

福特汽車公司正在對其歐洲電動汽車(EV)業務進行重大調整,宣布計劃裁員多達1,000名員工,並將其位於德國科隆的工廠在2026年1月前過渡到單班制生產。這一戰略轉變直接回應了歐洲市場電動汽車需求遠低於預期的現實。
該決定包括縮減科隆工廠的生產,該工廠此前為兩班制營運。作為一項耗資巨大的20億美元(或23億歐元)投資後的電動汽車生產中心,該工廠目前在大眾MEB平台上生產全電動福特探險者SUV和Capri跨界車。此次裁員將主要涉及自願買斷計劃。此舉有助於福特更廣泛的歐洲重組,其中包括計劃在2027年底前在歐洲各地再裁減4,000個工作崗位。截至2024年11月,福特在歐洲的總員工數為28,000人。
福特調整背後的主要驅動因素是歐洲電動汽車普及率遠低於此前預測的嚴峻現實。當科隆工廠於2023年開始生產電動汽車時,預計到2025年底,該地區新的電動汽車註冊量將達到約35%。然而,目前的預測僅為20%的市場份額。截至2025年7月,電動汽車僅佔歐洲市場的15.6%。這種增長放緩歸因於幾個相互關聯的因素:更高的前期車輛成本、充電基礎設施不足以及不一致或已撤銷的政府激勵措施,特別是德國購買補貼的結束。此外,美國和歐洲利率的提高使得汽車融資更加昂貴,抑制了消費者投資高價電動汽車的意願。
福特在歐洲電動汽車市場面臨的挑戰,是全球汽車行業更廣泛調整的縮影。該公司旗下的Model e(電動汽車部門)在2025年第二季度報告了13億美元的虧損,使得上半年虧損達到22億美元,此前一年虧損為51億美元。福特還面臨著關稅帶來的巨大財務阻力,在2025年第二季度造成8億美元的虧損,並預計全年將承擔20億美元的關稅相關成本。公司的財務指標反映了這些壓力,其營業利潤率低至1.59%,淨利潤率1.7%,以及高企的債務股本比3.56。低至1.01的Altman Z-Score將福特置於困境區,表明兩年內可能面臨破產風險,而其0.89%的投資資本回報率(ROIC)仍低於其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ACC)。
其他主要汽車製造商也在調整其電動汽車戰略。通用汽車(GM)儘管在美國電動汽車市場排名第二,但預計在「未來幾年內將大大放慢」電動汽車生產的規模,理由是「電動汽車需求和電動汽車監管環境發生大規模的劇烈變化」。通用汽車預計今年將因關稅產生40億至50億美元的利潤壓縮,並已下調其2025財年調整後的息稅前利潤(EBIT)指導。同樣,中國支持的瑞典豪華電動汽車製造商Polestar在2025年第二季度報告了「災難性」的10億美元美元淨虧損(15億澳元),這歸因於關稅、全球電動汽車需求下降和激烈競爭,導致其股價較首次發行下跌95%。
歐洲市場尤其競爭激烈。福特在歐洲的整體市場份額為3.3%,2025年前七個月的銷售額僅增長0.7%。這與比亞迪等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形成鮮明對比,後者同期在歐洲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251%。更廣泛的趨勢表明全球電動汽車銷售放緩,預計2025年的增長將從2024年的48%放緩至7.4%,而混合動力汽車銷量激增35%,因為消費者尋求更實惠的選擇。
福特和其他汽車巨頭正在進行的重新校準,突顯了電動汽車行業的一個關鍵調整期。福特首席執行官吉姆·法利強調,未來的電動汽車車型必須從第一年起就既經濟實惠又有利可圖。該公司正在積極開發定價低於30,000美元的新型小型電動汽車,以滿足不斷變化的消費者偏好。
該行業正在通過戰略調整來應對這些市場現實,包括增加對混合動力技術的關注以及通過合資企業來降低投資風險和分擔技術負擔。這些挑戰突顯出汽車製造商需要使其生產與實際市場需求保持一致,並解決消費者對成本和基礎設施的猶豫。隨著經濟指標、監管環境和消費者偏好的持續演變,汽車行業在未來幾年可能會看到進一步的戰略轉變、潛在的整合以及動力總成產品多元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