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預測2025年和2026年能源市場將發生重大變化。
- 石油供應過剩: 全球石油庫存預計將大幅增加,受強勁的供應增長推動,預計這將對原油價格構成下行壓力。
- 電力需求激增: 美國電力消費預測已上調,主要原因是支持人工智能工作負載的數據中心需求加速。
- 煤炭暫時復甦: 預計2025年天然氣價格上漲將導致美國燃煤發電短期內增加,暫時取代燃氣發電。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預測2025年和2026年能源市場將發生重大變化。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預計,2025年和2026年經合組織石油庫存將顯著擴張,預示著全球石油市場可能出現供應過剩。根據EIA的短期能源展望(STEO),全球石油庫存預計在2025年平均增加每天170萬桶(b/d),2026年平均增加每天160萬桶。預計2025年第四季度和2026年第一季度庫存增幅最大,在此期間平均達到每天230萬桶。
全球石油庫存的這一顯著增長預計將對原油價格構成下行壓力。布倫特原油現貨價格預計將在2025年第四季度(4Q25)降至平均59美元/桶,並在2026年3月和4月進一步降至49美元/桶。2026年布倫特原油平均價格預計為51美元/桶,較2025年的平均68美元/桶大幅下降。EIA指出,經合組織庫存已經高於其近期季節性平均範圍(2018-2024年),表明過剩供應正在開始出現。
供應過剩歸因於OPEC+產量的計劃增加以及包括巴西、加拿大、圭亞那和美國在內的非OPEC+國家的強勁供應增長。全球液體燃料產量預計在2025年增加每天230萬桶,2026年再增加每天110萬桶。雖然預計較低的油價將導致2026年末庫存增量放緩,因為OPEC+和一些非OPEC生產商可能會減少供應,但美國液體燃料產量預計將從2025年的每天1340萬桶小幅下降至2026年的每天1330萬桶,部分原因是美國公司為應對低油價環境而削減開支。
EIA大幅上調了美國的電力消費預測,這主要是受到商業部門電力需求激增的推動,其中最顯著的是支持人工智能(AI)工作負載的數據中心。目前預計美國總電力需求將從2024年的4,097億千瓦時(kWh)增至2025年的4,193億千瓦時和2026年的4,283億千瓦時。
伴隨這種需求增長的是2025年電力生產的預計轉變。由於天然氣燃料價格預計在2025年比2024年高出約40%,經濟動態有利於燃煤發電。EIA預計,2025年美國煤炭總消費量將達到4.39億短噸(MMst),比2024年增加7%。預計所有四個美國普查區域都將出現增長。因此,燃氣發電廠預計在2025年將比上一年少發電3%(610億千瓦時,BkWh)。
儘管預計消費量增加,但2025年煤炭產量預計僅增長2%。這種差異預計將導致年底電力煤炭庫存下降17%,2025年降至1.06億短噸。展望未來,EIA預計2026年煤炭消費量將降至4.24億短噸,因為約有6吉瓦的燃煤發電能力計劃於2025年退役。
預測的趨勢對各個能源行業產生了不同的影響。
在原油市場,預計的供應過剩和價格下跌表明原油期貨(CL1:COM)和相關交易所交易基金(USO、DBO)存在看跌情緒。這種環境可能會給石油勘探和生產公司帶來顯著的盈利壓力,可能會影響康菲石油公司(COP)等公司的投資決策和股價表現,儘管該公司業務多元化。較低的油價通常意味著資本支出減少和潛在的股票回購,因為公司會根據市場狀況進行調整。
對於天然氣行業(NG1:COM、UNG),預計2025年天然氣燃料價格上漲40%是一個關鍵因素。雖然價格正在上漲,但由於價格上漲而轉向煤炭發電的趨勢表明,電力部門的天然氣需求短期前景喜憂參半甚至偏負面。然而,**美國液化天然氣(LNG)**行業繼續看到大量投資,新項目正在推進,這得益於全球對出口的需求。
煤炭行業有望在2025年因發電量增加而獲得暫時的積極影響。然而,這種復甦預計是短暫的,隨著燃煤發電能力的退役,預計2026年消費量將下降。這表明煤礦商的任何收益都可能是短暫的。
公用事業部門面臨著複雜的局面。儘管受益於總體電力需求的激增,特別是來自數據中心和人工智能工作負載的需求,但它們必須應對不斷變化的燃料結構和潛在的投入成本波動。像**NextEra Energy (NEE)**這樣的公司,擁有強大的財務狀況和對可再生能源能力的重大投資,處於有利地位,可以滿足這種加速增長的需求,同時保持穩定的運營和股息。
像**Brookfield Renewable (BEP)**這樣的可再生能源生產商繼續展現出強勁的增長潛力。對電力的持續需求,特別是來自數據中心等能源密集型行業的需求,強調了擴大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和能力的長期必要性,儘管煤炭利用率暫時增加。
EIA的最新預測凸顯了一個多方面的能源格局,全球石油市場與供應過剩抗衡,而國內電力需求則經歷了一次由技術驅動的顯著激增。全球液體燃料產量的增加,特別是非OPEC+國家的增加,標誌著全球供應動態的持續演變,可能挑戰傳統生產商的歷史影響力。
數據中心和人工智能對電力的加速需求代表著公用事業部門和可再生能源投資領域的一個新的、強大且結構性的增長驅動力。這種需求雖然暫時導致美國電力結構中煤炭使用的戰術性增加,但它強化了對更加多樣化和穩健的電力生產能力的長期趨勢。
美國液化天然氣(LNG)出口能力的擴張,被一些人描述為該行業的「黃金時代」,引發了一場細緻入微的辯論。雖然支持者強調其在能源安全和替代更高排放來源方面的作用,但來自國際石油觀察組織(Oil Change International)、美國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 USA)和地球工程(Earthworks)等組織的批判性分析表明,新的液化天然氣項目可能反而會導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淨增加,因為它們取代的是新興的清潔能源替代品,而不僅僅是煤炭。這種觀點凸顯了潛在的氣候和經濟風險,包括如果市場動態發生變化或環境法規收緊,美國天然氣出口行業可能出現「泡沫」的可能性。
分析師強調當前能源趨勢的雙重性質。一方面,美國液化天然氣基礎設施的強勁發展,其中Venture Global為其CP2項目獲得了大量融資,這表明了對長期出口市場的信心。這一發展以及2025年的另外兩個新的液化天然氣項目,反映了對天然氣出口能力的巨大資本投入。
另一方面,人們對更廣泛的氣候影響提出了擔憂。環境組織的專家認為,液化天然氣僅取代煤炭的假設存在缺陷。相反,他們認為增加液化天然氣基礎設施可能會阻礙向更具成本效益的風能、太陽能和電池儲能解決方案的過渡,從而導致全球排放量淨增加。這一論點表明,市場參與者應批判性地評估與大規模化石燃料投資相關的長期可持續性和監管風險。
對於公用事業部門內的公司,例如NextEra Energy,對多元化能源組合(包括大量可再生能源能力)的戰略投資至關重要,以利用需求增長,同時減輕燃料價格波動和環境問題。同樣,像Brookfield Renewable這樣的純可再生能源公司也將受益於對新的、清潔電源的持續需求。
投資者和市場參與者將在未來幾個季度密切關注幾個關鍵因素。
原油價格和庫存: 全球石油庫存增長的速度以及OPEC+和非OPEC+生產商對較低價格的響應將是原油價格走勢的關鍵決定因素。任何重大的、協調的供應調整都可能緩和預測的價格下跌,並影響主要石油公司的盈利能力。
天然氣市場動態: 天然氣價格的走勢,特別是在全球液化天然氣需求和國內發電結構變化的背景下,將繼續影響公用事業的投入成本以及天然氣和煤炭之間的競爭格局。
電力需求演變: 持續監測電力需求的增長,特別是來自數據中心和人工智能等能源密集型行業的需求,將至關重要。這一需求趨勢將決定新發電能力和電網基礎設施投資的規模和緊迫性。
可再生能源部署: 新可再生能源容量部署和相關基礎設施發展的速度將是長期能源轉型的一個關鍵指標,特別是在燃煤發電容量逐漸從美國電力結構中退役的情況下。
液化天然氣出口政策和市場: 美國液化天然氣出口不斷變化的格局,包括新項目開發、監管決策和國際需求波動,將對全球天然氣市場和環境政策討論產生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