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了亚马逊和阿里巴巴近期财务表现和战略投资,特别是聚焦于其云计算部门和更广泛的业务板块,旨在为成熟投资者提供客观的比较。
评估增长轨迹:云计算和数字领域的亚马逊与阿里巴巴
美国和国际股票市场一直密切关注科技巨头亚马逊公司(AMZN)和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BABA)的战略转型和财务表现。尽管两家公司都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它们最近的业绩凸显了盈利能力和投资策略上的不同路径,从而影响了投资者情绪和市场定位。
事件详情:不同的增长叙事
作为亚马逊盈利能力基石的亚马逊网络服务(AWS)在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了近18%的同比增长,年化收入运行率略高于1230亿美元。这一增长得益于生成式AI销售额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突显了强劲的需求。除了云业务,亚马逊的在线商店业务在第二季度实现了增长加速,同比增长11%,高于上一季度的5%。公司的高利润广告业务也表现出强劲势头,第二季度同比增长19%,高于第一季度的4%。
另一方面,阿里巴巴在2026财年第一季度报告整体收入同比增长10%,达到人民币2477亿元(如果包括最近出售的业务,则增长2%)。尽管如此,公司调整后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下降了14%,并报告了人民币188亿元的负自由现金流出。在云业务方面,阿里巴巴的阿里云智能集团收入增长加速至同比增长26%,这得益于公共云服务。公司还在AI相关产品收入方面连续第八个季度保持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三位数同比增长,AI相关收入占其外部客户收入的20%以上。
市场反应分析:投资与盈利能力
市场对这些结果的反应反映了对每家公司战略的细致理解。尽管亚马逊超出了整体每股收益和收入预期,但其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下跌超过8%。这一反应主要归因于公司对第三季度营业利润的保守指引,预示着持续的大额投资。尽管存在这种短期波动,华尔街分析师对亚马逊仍持压倒性看涨立场,绝大多数评级给出“强力买入”共识。分析师强调AWS的持久实力、蓬勃发展的广告业务以及对AI发展的战略承诺是长期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
相比之下,阿里巴巴的股价在2025年8月出现了显著飙升,涨幅近8%,跑赢了许多中国科技同行。这一涨幅得益于超出预期的云计算收益和投资者信心的重振。然而,对AI和云基础设施的持续大规模投资导致调整后的EBITDA下降和负自由现金流,表明阿里巴巴虽然积极追求增长,但这是以短期盈利能力为巨大代价的。这种动态使得亚马逊凭借其更成熟和多样化的收入来源,被认为拥有“更清晰、多引擎的盈利能力”。
更广阔的背景和影响:AI竞赛和估值
亚马逊和阿里巴巴都深陷全球技术竞赛中,尤其是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尽管AWS以估计30%的全球市场份额保持着无可争议的市场领导地位,但其2025年第二季度17.5%的同比增长速度慢于微软Azure(39%)和谷歌云(32%)等竞争对手。然而,亚马逊对未来增长的承诺通过其计划的资本支出可见一斑,预计2025年将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用于在AWS内部建设AI能力。
阿里巴巴也在做出重大的长期承诺,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投资人民币3800亿元(约合520亿美元)用于建设其AI和云基础设施。这项投资使阿里巴巴成为跨行业企业AI采用的关键推动者。公司向国际电子商务和物流领域的多元化发展进一步使其免受中国一些国内宏观经济压力的影响。
从估值角度看,亚马逊股票在传统倍数上通常更贵,但分析师常常认为它是一个“更好的业务”,因为它拥有更广泛的收入多元化和在多个细分市场中已建立的盈利能力。阿里巴巴虽然估值较低,但在其整体收入增长率(特别是排除剥离业务后)以及其巨额投资对自由现金流的影响方面面临审查,同时还面临中国更广泛的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然而,其大量的股票回购和股息对寻求价值的投资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专家评论
针对生成式AI的强劲需求,亚马逊首席执行官安迪·贾西表示:
“目前的需求量超出了我们的供应能力。”
他进一步强调了巨大的市场机遇,指出:
“全球85%到90%的IT支出仍然是本地部署而非云端。在未来10到15年内,这一局面将会翻转,公司对利用AI的热情将进一步加速这一进程。”
亚马逊首席财务官布莱恩·奥尔萨夫斯基阐述了投资与盈利能力的权衡:
“我们预计AWS的运营利润率会随着时间波动,部分原因是我们在任何时候进行的投资水平。我们将继续在芯片、数据中心和电力方面投入更多资本,以抓住我们在生成式AI领域这个异常巨大的机遇。”
展望未来
亚马逊和阿里巴巴的发展轨迹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能否将对AI和云基础设施的重大投资转化为可持续的、可盈利的增长。投资者将密切关注这些资本支出带来的运营效率提升和投资回报。对于亚马逊而言,重点仍将是AWS市场份额的持续扩大及其电子商务和广告业务的持续加速增长。对于阿里巴巴而言,关键的关注点将是其实现正自由现金流的路径、其激进的AI投资的盈利能力,以及其应对中国不断变化的监管和经济环境的能力。全球云计算领域的竞争动态也将是决定两家公司长期市场地位的关键因素。两家公司都代表着数字经济中对成熟投资者而言引人注目但又截然不同的增长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