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king Alpha最近的一項模擬預測,未來十年美國3個月期國庫券利率將保持在0%至1%之間。然而,這一預測與更廣泛的市場預期和眾多專家分析(包括國會預算辦公室(CBO)和美聯儲)形成鮮明對比,後者預計儘管會有降息,但利率仍將顯著走高。這種分歧促使人們重新評估長期市場動態和投資策略。
長期國庫券利率預測出現分歧
Seeking Alpha於2025年9月5日更新的最新每週模擬顯示,未來十年美國3個月期國庫券利率最有可能維持在**0%至1%**的區間。這一預測暗示著超低短期借貸成本的長期存在,為當前關於未來利率走勢的討論引入了獨特的視角。
當前市場展望
與Seeking Alpha的模擬相反,更廣泛的金融市場和眾多機構預測表明,利率環境將顯著升高,儘管有所緩和。截至2025年6月24日,美聯儲的目標聯邦基金利率介於4.25%至4.50%之間。目前的市場預測和央行預測均未預期2025年或2026年利率會回到0%至1%的水平。此類超低利率區間曾是應對嚴重經濟危機的歷史性回應,如2020年初的COVID-19大流行和2007-2008年金融危機,並不代表當前或預計的未來狀態。
國會預算辦公室(CBO)在其反映2024年12月4日情況的經濟預測中,預計美國3個月期國庫券利率在2025年為5.0%,2026年降至3.8%,2027年為3.3%,2028年為3.2%,2029年為3.2%,並在2030年至2035年穩定在3.1%。
同樣,截至2025年6月26日的晨星(Morningstar)預測預計,美聯儲的降息不會使聯邦基金利率降至0-1%的區間。他們預測2025年將兩次降息,共計0.50個百分點,隨後2026年降息0.75個百分點,2027年再降0.75個百分點,到2027年底目標區間將達到2.25%-2.50%。
其他預測也與此展望一致,表明利率顯著高於1%。聖路易斯聯儲和專家平均預測2025年利率約為3.4%-3.5%,2026年為2.7%-2.9%。美聯儲2025年3月20日的“點陣圖”預測顯示,聯邦基金利率中位數預測在2025年底達到**3.25%–3.50%**的區間。
ING、摩根大通(J.P.Morgan)、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和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等主要銀行的預測也預計,到2025年底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的利率將在**3.5%至4.0%**之間,長期可能正常化到2.5%至3%之間。
市場影響分析
如果如模擬所示,3個月期國庫券利率在十年內持續保持0-1%,這將顯著影響債券收益率,使固定收益投資吸引力降低,並可能將資本轉向股票等高風險資產。這種情景將需要重塑長期投資策略和企業融資決策,由於極低的借貸成本,可能導致槓桿增加。
然而,更廣泛預期的情景是,在最近激進加息之後,利率會適度降低但仍處於較高水平,這表明金融狀況將逐步放鬆。美聯儲的策略涉及調整聯邦基金利率以管理經濟週期,旨在最大限度地減少產出缺口並維持低而穩定的通貨膨脹。目前預期的降息是對通貨膨脹降溫和經濟增長環境減弱的回應,標誌著貨幣政策立場從緊縮轉向寬鬆。
雖然這些降息將使借貸成本低於緊縮週期的高峰期(聯邦基金利率在2023年8月達到5.33%),但預計利率仍將高於2008年後和疫情期間接近零的水平。這種持續較高的利率環境將影響各種金融工具。晨星預計10年期國債收益率到2028年將降至平均3.25%,而30年期抵押貸款利率預計到2028年將降至5.00%。
更廣泛的背景和行業影響
即將到來的降息,特別是2025年9月25個基點(bp)降息的高可能性以及隨後的降息,預計將重新定義金融格局。這些降息通常被視為對股票,尤其是成長型和科技股,以及固定收益市場的利好。較低的利率意味著消費者和企業的貸款成本更低,從而刺激投資和支出。
依賴消費者和企業信貸的行業,如汽車、耐用品製造和房地產,有望受益。房屋建築商如Pultegroup (NYSE: PHM)、D.R. Horton (NYSE: DHI)和Lennar (NYSE: LEN),以及建築供應商如Builders FirstSource (NYSE: BLDR)和Mohawk Industries (NYSE: MHK),都是直接受益者。信息技術、製造業和建築業等資本密集型行業可能會發現融資大型項目更經濟,從而促進創新和就業創造。
相反,金融業,特別是傳統銀行,可能會面臨淨息差受壓。公用事業股通常因其穩定的股息而被視為債券替代品,在低利率環境下變得更具吸引力,因為其股息收益率相對於債券收益率更具吸引力。**NextEra Energy (NYSE: NEE)和Duke Energy (NYSE: DUK)**等公司可能會看到利潤率提高和投資能力增強。
美聯儲的平衡之舉與未來展望
美聯儲的行動是一種微妙的平衡之舉,旨在刺激經濟活動並確保最大就業,同時又不重新引發通貨膨脹。長期近零利率的歷史經驗,曾導致美聯儲訴諸**量化寬鬆(QE)**等非常規工具,凸顯了市場扭曲和意想不到後果的可能性,包括推遲了導致過熱和隨後的通貨膨脹的“升空”。
展望未來,投資者應預計持續的波動性,特別是如果美聯儲的行動偏離當前市場預期。零下限(ZLB)仍然是一個中期風險,在七年內回歸ZLB的風險約為9%,類似於2018年觀察到的水平,這是由於不確定性加劇。當前環境需要將現金策略性地重新配置到可能回報更高的資產,如股票。關注對經濟週期更敏感的週期性股票和小型股可能是有益的。高質量債券對於風險緩解仍然重要,而房地產,包括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由於借貸成本較低,通常受到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