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股票市場正在觀察到顯著變化,特別是在公用事業部門以及提供關鍵能源基礎設施的公司中,隨著人工智慧(AI)資料中心迅速增長的需求給國家電網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這種不斷升級的電力需求,主要由科技巨頭業務的快速擴張驅動,正在迫使公用事業公司進行重大的基礎設施投資,同時推動監管響應並影響消費者電費。
這場市場運動的核心是人工智慧資料中心電力消耗的大幅增加。根據高盛的估計,為了維持美國的人工智慧蓬勃發展,將需要大約50吉瓦的新電力容量,這相當於為4000萬家庭供電。這與過去十年中觀察到的基本持平的電力需求形成了鮮明對比。這些能源需求的巨大規模可以透過維吉尼亞州Dominion Energy的2吉瓦電力提案等情景來例證,該負載相當於兩個核反應爐。
包括亞馬遜 (AMZN)、微軟 (MSFT) 和谷歌 (GOOG) 在內的主要科技公司正處於這一需求激增的最前沿。雖然這些公司尋求為其不斷擴張的人工智慧業務供電,但將電力需求轉化為發電和輸電容量的過程需要數年時間。未來需求預測的不確定性以及潛在的供應過剩是公用事業公司的主要擔憂。例如,據報導,微軟放棄了在美國和歐洲擬議的合計2吉瓦負載的資料中心項目,TD Cowen分析師將其歸因於人工智慧計算技術可能供過於求。如果基礎設施投資超過實際需求,此類取消可能會給公用事業公司留下「擱淺資產」和大量無法收回的成本。
滿足這一需求所需的大量基礎設施投資直接影響消費者成本,並引起監管機構的高度關注。美國各地的電力公司正在尋求在2025年上半年將消費者費率提高29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42%,主要用於資助這些電網升級。第三季度,平均電力和天然氣公用事業費用同比上漲3.6%,這一趨勢與人工智慧的加速發展有關。
監管機構正在對這些壓力做出回應。監測分析公司,PJM互聯的市場監督機構,敦促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 (FERC) 拒絕PECO能源公司(Exelon旗下公用事業公司,EXC)與亞馬遜資料服務公司之間的輸電服務協議。這一干預措施突顯了對該協議可能增加零售電力客戶的能源和容量成本並對電網可靠性產生負面影響的擔憂。FERC的審查結果可能為美國各地大型負載客戶的管理方式樹立先例。
在俄亥俄州,俄亥俄州公共事業委員會 (PUCO) 批准了AEP俄亥俄公司 (AEP) 提出的一項計畫,旨在對資料中心施加更嚴格的財務義務。這包括要求新的資料中心客戶在12年內支付至少85%的簽約能源費用,以及合約終止時可能產生的退出費。該措施旨在防止成本轉嫁給住宅和小型商業客戶,並確保科技行業內的規範增長。同時,能源部 (DOE) 批准向AEP提供16億美元貸款,用於重建輸電電纜,以應對資料中心、人工智慧和製造業發展帶來的世代負載增長。
金融市場正在反映這些動態。公用事業精選行業SPDR基金 (XLU)、Vanguard公用事業ETF (VPU) 和iShares美國公用事業ETF (IDU) 今年迄今分別上漲7.32%、7.63%和8.23%,表明投資者對該行業利用這些趨勢(儘管消費者成本上升)的能力充滿信心。
電力行業的設備製造商也正經歷著強勁的順風。GE Vernova (GEV),通用電氣最近剝離的公司,表現出色,今年其股價上漲超過80%。分析師對GE Vernova持看漲態度,理由是其在電氣化和脫碳基礎設施需求激增中的戰略定位。這一表現突顯了電網升級和發電設備需求增加的直接受益者。
更廣泛的背景表明,在促進技術進步與確保公平成本分配和電網穩定性之間存在微妙的平衡。公用事業公司面臨一個兩難境地:過度建設基礎設施會帶來財務損失風險,而建設不足則會帶來停電和罰款風險。這種不確定性導致一些公用事業公司推遲升級,直到合同得到保障,或者重新設計系統以實現更大的模組化和適應性。
「許多[電網連接請求]似乎來自一個在多個公用事業服務區提議資料中心的開發商,他們正在尋找,在哪裡可以最快連接?在哪裡可以獲得優惠?」研究公司能源創新的電力建模主管Brendan Pierpont表示,他強調了一些資料中心提案的投機性質。Pierpont還警告了關於長期商業模式和實際計算要求的「巨大的不確定性」。
TD Cowen分析師指出,微軟縮減資料中心計劃的決定可能部分歸因於較新人工智慧模型中晶片和冷卻效率的提高,這可能會降低每次計算的電力需求。這表明人工智慧電力需求的未來軌跡可能不是線性的,為公用事業規劃增加了另一層複雜性。
快速擴張的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公用事業投資週期和監管框架之間的相互作用將在未來幾個季度繼續成為關鍵市場因素。值得關注的關鍵領域包括FERC和州公共事業委員會的進一步監管決策,特別是關於成本分配和電網可靠性。主要科技公司準確預測和承諾電力需求的能力將顯著影響公用事業公司的財務健康和電網的穩定性。此外,人工智慧效率和冷卻系統的技術進步可能會緩解未來能源需求的增長,從而可能改變長期投資策略。在促進創新和維護消費者利益之間取得平衡將決定美國能源市場的演變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