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宣布一項政策,允許本地持牌虛擬資產交易平台與其海外關聯公司共享全球訂單簿。此舉旨在顯著增強香港虛擬資產市場的流動性,旨在吸引更多國際交易活動,並鞏固香港作為領先數字資產中心的地位。
- 流動性增強: 香港證監會現允許持牌虛擬資產平台整合全球訂單簿,提升市場深度。
- 戰略定位: 該舉措旨在吸引國際虛擬資產交易和投資,鞏固香港作為Web3中心的地位。
- 監管框架: 證監會秉持「相同業務、相同風險、相同規則」的原則,將既有的金融護欄納入虛擬資產監管。
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宣布一項政策,允許本地持牌虛擬資產交易平台與其海外關聯公司共享全球訂單簿。此舉旨在顯著增強香港虛擬資產市場的流動性,旨在吸引更多國際交易活動,並鞏固香港作為領先數字資產中心的地位。

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已正式出臺一項政策,允許本地持牌虛擬資產交易平臺與海外關聯實體共享全球訂單簿。這項戰略性指令旨在顯著提升香港新興虛擬資產生態系統內的流動性。證監會明確歡迎主要的國際虛擬資產平臺在香港設立運營機構,在嚴格的合規標準下利用其全球訂單簿。這項整合旨在為本地投資者提供更廣泛的全球市場準入,同時吸引機構流動性進入香港進行虛擬資產交易,從而培育一個更深、流動性更強的市場環境。這種方法與證監會「相同業務、相同風險、相同規則」的原則相符,將傳統金融的投資者保護護欄延伸至虛擬資產活動,這種方法與IOSCO和FSB等國際標準制定者保持一致。
證監會的決定對區域和全球虛擬資產格局具有重大影響。通過促進全球訂單簿的訪問,香港旨在增強其與其他金融中心的競爭力。預計這項舉措將吸引更多的國際虛擬資產交易活動,從而提振本地加密貨幣市場。擴大市場流動性是證監會的首要任務,它使持牌機構能夠多樣化業務模式並更好地服務投資者。更廣泛的監管路線圖包括涵蓋五個主要領域的12項關鍵舉措,例如考慮為專業投資者提供衍生品產品、允許保證金借貸以及修訂託管要求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這種進步立場是在對虛擬資產日益增長的興趣中觀察到的,香港現貨加密貨幣ETF的表現證明了這一點。截至2024年12月11日,現貨比特幣ETF已累積4,560枚BTC(4.446億美元),現貨以太坊基金持有16,280枚ETH(5,960萬美元)。這些ETF的交易量在2024年12月6日達到5800多萬美元的高點,預計2025年將大幅增長。
行業觀察家認為,這一發展是香港成為主導數字資產中心的關鍵一步。證監會中介機構部執行董事葉志恒強調,雖然香港的虛擬資產發展歷來側重於牌照發放,但目前的優先事項是通過促進市場流動性來支持持牌機構的可持續增長。技術顧問谷榮輝指出,香港在吸引利用加密貨幣進行資金管理的科技驅動型公司方面已超越新加坡。這一轉變反映了香港的全面努力,包括針對穩定幣的銀行級監管、向虛擬資產交易平臺發放牌照以及推動首批香港穩定幣的發行。據報導,越來越多的擁有混合數字資產資金管理模型的數據和生物技術公司正在遷往香港,它們重視持有數字資產所提供的管理流動性和投資的靈活性。
香港對Web3的承諾超越了監管框架。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強調了對相關基礎設施和人才發展的大量投資,凸顯了培育數字資產生態系統的整體方法。於2023年6月推出的虛擬資產交易平臺強制牌照制度已導致10個牌照的簽發。雖然歐洲的MiCAR法規(於2024年11月29日生效)側重於使用ISO 20022方法進行詳細的訂單簿記錄要求,以實現透明度和監管監督,但香港的戰略優先考慮市場深度和國際整合。這使得香港能夠吸引全球平臺和資本,使其在全球加密貨幣領導力競爭中成為積極的領導者,尤其是在立法準備工作預計將於2025年底完成以進一步加強監管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