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經濟悖論:強勁增長遭遇市場懷疑
印度經濟在4月至6月季度表現出顯著實力,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以快於預期的**7.8%**的速度擴張。這一增長標誌著五個季度以來的最快速度。然而,這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表面數字掩蓋了股票市場更為微妙的現實。當未根據通貨膨脹調整時(名義GDP增長),增長率錄得8.8%,為三個季度以來的最低水平。這種差異表明,受抑制的批發物價指數(WPI)和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通脹影響的較低的GDP平減指數,促成了較高的實際增長數字,導致了潛在經濟健康狀況中的一些「噪音」。
與此同時,製造業和服務業約3,000家印度上市公司的收入增長顯著放緩,在本財年第一季度(FY26第一季度)同比達到3.4%,為七個季度以來的最低水平。作為關鍵增長動力的服務業,其收入增長從去年同期的11.3%減半至5.8%。儘管GDP數據強勁,但企業盈利的這種放緩,尤其是在貿易、運輸和房地產等行業,是抑制投資者情緒的關鍵因素。
驅動投資者悲觀情緒的因素:資金外流、關稅和盧比疲軟
印度股市面臨著巨大的逆風,主要來自大量外國機構投資者(FII)資金外流、美國新關稅的實施以及貨幣貶值。外國投資者今年迄今已從印度股市淨撤出150億美元,其中僅8月份就大幅撤出40億美元,使其成為今年以來最大的月度撤資。2024年FII的總拋售額已超過1.3萬億盧比,引發了對印度在全球投資組合中地位的擔憂。拋售主要集中在8月上半月的金融服務(13,471億盧比)、信息技術(6,380億盧比)以及石油、天然氣和消費燃料(4,091億盧比)等行業。
導致這種資本外逃的一個主要因素是美國最近實施的關稅。美國已宣布對印度出口徵收50%的懲罰性關稅——包括25%的對等關稅和對印度與俄羅斯軍事裝備和石油貿易的25%懲罰。專家估計,近350億美元的印度出口面臨這些更高的關稅,相當於印度GDP的約0.8%。寶石和珠寶、紡織品和服裝、皮革和鞋類等低利潤、勞動密集型行業尤其脆弱。例如,紡織品出口商的利潤率可能會縮減150至200個基點。儘管製藥業通常受到不同待遇,但預計將面臨非關稅壁壘和更嚴格的法規。
更廣泛的背景與影響:滯後表現
這些因素的綜合影響使得印度基準Nifty 50指數落後於其區域同行。該指數年初至今僅上漲約4%,使其成為MSCI亞洲國家中表現最差的第三個指數。這標誌著自2013年以來,它對MSCI亞太基準的長期表現不佳。印度股市與其他新興市場相比的高估值經常被FIIs援引為將資本輪換到更便宜目的地的一個原因。
儘管有外國資金流出,國內機構投資者(DIIs)提供了關鍵支持,今年向股市投入了創紀錄的660億美元。僅8月29日一天,DIIs就投資了11,487.64億盧比,緩衝了FIIs拋售的影響,並防止了市場更大幅度的下跌。
專家評論:不同的前景和政策干預
經濟學家和策略師對印度當前的經濟格局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瑞銀(UBS)首席印度經濟學家Tanvee Gupta Jain強調了美國關稅帶來的重大挑戰,特別是對勞動密集型行業。摩根大通(JP Morgan)董事總經理兼首席印度經濟學家Sajjid Z Chinoy博士主張為小型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支持,以防止裁員,並建議不要進行報復。
花旗銀行(Citibank)印度首席經濟學家Samiran Chakraborty博士建議印度需要重新思考其增長模式,在全球化轉向保護主義的背景下,重點加強國內需求。他強調了最近商品及服務稅(GST)削減和直接稅改革的潛在積極影響。
在更樂觀的評估中,匯豐銀行(HSBC)於2025年9月26日將印度股票評級從「中性」上調至「增持」。該經紀公司引用了有吸引力的估值、支持性的政府政策和彈性的國內資金流,預計FIIs將回歸。匯豐銀行分析師還指出可能出現「滾雪球效應(Lollapalooza effect)」,即商品及服務稅率下調、所得稅減免和印度儲備銀行(RBI)利率降低的三重利好可能共同刺激消費者支出增加約3萬億盧比。這種政策組合預計將特別有利於可支配支出以及汽車和消費品等行業。
展望未來:市場逆轉的催化劑
印度股市的未來之路取決於幾個關鍵因素。對美國貿易政策更清晰的展望以及印度盧比的穩定對於吸引外國投資者重返市場至關重要。匯豐銀行的分析師認為,企業盈利已接近底部,並有望改善,這可能成為一個重要的催化劑。政策行動,例如持續實施商品及服務稅削減和其他改革,預計將提振國內需求,並為應對外部衝擊提供緩衝。雖然對年終大幅上漲的希望已經減弱,但估值溢價的正常化和貿易談判的積極進展可能會為全球投資者重新產生興趣創造條件。國內機構的強勁貢獻在維持市場穩定方面仍然至關重要,尤其是在經濟應對這些複雜的全球和國內壓力之時。潛在的美聯儲降息和美元走弱也可能使包括印度在內的新興市場對全球資本流動更具吸引力。
來源:[1] 印度強勁的經濟增長未能打動股市投資者 (https://sg.finance.yahoo.com/news/indias-stro ...)[2] 4-6月GDP中的「噪音」:仔細審視數據 - 印度快報 (https://indianexpress.com/article/business/ec ...)[3] 印度公司第一季度(FY26)營收增長跌至七個季度新低3.4%:ICICI銀行報告 | Zee Business (https://www.zeebiz.com/companies/news-indi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