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分析了亞馬遜和阿里巴巴近期財務表現和戰略投資,特別是聚焦於其雲計算部門和更廣泛的業務板塊,旨在為成熟投資者提供客觀的比較。
評估增長軌跡:雲計算和數字領域的亞馬遜與阿里巴巴
美國和國際股票市場一直密切關注科技巨頭亞馬遜公司(AMZN)和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BABA)的戰略轉型和財務表現。儘管兩家公司都在雲計算和人工智能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但它們最近的業績凸顯了盈利能力和投資策略上的不同路徑,從而影響了投資者情緒和市場定位。
事件詳情:不同的增長敘事
作為亞馬遜盈利能力基石的亞馬遜網絡服務(AWS)在2025年第二季度實現了近18%的同比增長,年化收入運行率略高於1230億美元。這一增長得益於生成式AI銷售額實現三位數同比增長,突顯了強勁的需求。除了雲業務,亞馬遜的在線商店業務在第二季度實現了增長加速,同比增長11%,高於上一季度的5%。公司的高利潤廣告業務也表現出強勁勢頭,第二季度同比增長19%,高於第一季度的4%。
另一方面,阿里巴巴在2026財年第一季度報告整體收入同比增長10%,達到人民幣2477億元(如果包括最近出售的業務,則增長2%)。儘管如此,公司調整後的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下降了14%,並報告了人民幣188億元的負自由現金流出。在雲業務方面,阿里巴巴的阿里云智能集團收入增長加速至同比增長26%,這得益於公共雲服務。公司還在AI相關產品收入方面連續第八個季度保持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三位數同比增長,AI相關收入佔其外部客戶收入的20%以上。
市場反應分析:投資與盈利能力
市場對這些結果的反應反映了對每家公司戰略的細緻理解。儘管亞馬遜超出了整體每股收益和收入預期,但其股價在盤後交易中下跌超過8%。這一反應主要歸因於公司對第三季度營業利潤的保守指引,預示著持續的大額投資。儘管存在這種短期波動,華爾街分析師對亞馬遜仍持壓倒性看漲立場,絕大多數評級給出“強力買入”共識。分析師強調AWS的持久實力、蓬勃發展的廣告業務以及對AI發展的戰略承諾是長期增長的关键驅動因素。
相比之下,阿里巴巴的股價在2025年8月出現了顯著飆升,漲幅近8%,跑贏了許多中國科技同行。這一漲幅得益於超出預期的雲計算收益和投資者信心的重振。然而,對AI和雲基礎設施的持續大規模投資導致調整後的EBITDA下降和負自由現金流,表明阿里巴巴雖然積極追求增長,但這是以短期盈利能力為巨大代價的。這種動態使得亞馬遜憑藉其更成熟和多樣化的收入來源,被認為擁有“更清晰、多引擎的盈利能力”。
更廣闊的背景和影響:AI競賽和估值
亞馬遜和阿里巴巴都深陷全球技術競賽中,尤其是在雲計算和人工智能領域。儘管AWS以估計30%的全球市場份額保持著無可爭議的市場領導地位,但其2025年第二季度17.5%的同比增長速度慢於微軟Azure(39%)和谷歌雲(32%)等競爭對手。然而,亞馬遜對未來增長的承諾通過其計劃的資本支出可見一斑,預計2025年將超過100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用於在AWS內部建設AI能力。
阿里巴巴也在做出重大的長期承諾,計劃在未來三年內投資人民幣3800億元(約合520億美元)用於建設其AI和雲基礎設施。這項投資使阿里巴巴成為跨行業企業AI採用的關鍵推動者。公司向國際電子商務和物流領域的多元化發展進一步使其免受中國一些國內宏觀經濟壓力的影響。
從估值角度看,亞馬遜股票在傳統倍數上通常更貴,但分析師常常認為它是一個“更好的業務”,因為它擁有更廣泛的收入多元化和在多個細分市場中已建立的盈利能力。阿里巴巴雖然估值較低,但在其整體收入增長率(特別是排除剝離業務後)以及其巨額投資對自由現金流的影響方面面臨審查,同時還面臨中國更廣泛的宏觀經濟不確定性。然而,其大量的股票回購和股息對尋求價值的投資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專家評論
針對生成式AI的強勁需求,亞馬遜首席執行官安迪·賈西表示:
“目前的需求量超出了我們的供應能力。”
他進一步強調了巨大的市場機遇,指出:
“全球85%到90%的IT支出仍然是本地部署而非雲端。在未來10到15年內,這一局面將會翻轉,公司對利用AI的熱情將進一步加速這一進程。”
亞馬遜首席財務官布萊恩·奧爾薩夫斯基闡述了投資與盈利能力的權衡:
“我們預計AWS的運營利潤率會隨著時間波動,部分原因是我們在任何時候進行的投資水平。我們將繼續在芯片、數據中心和電力方面投入更多資本,以抓住我們在生成式AI領域這個異常巨大的機遇。”
展望未來
亞馬遜和阿里巴巴的發展軌跡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們能否將對AI和雲基礎設施的重大投資轉化為可持續的、可盈利的增長。投資者將密切關注這些資本支出帶來的運營效率提升和投資回報。對於亞馬遜而言,重點仍將是AWS市場份額的持續擴大及其電子商務和廣告業務的持續加速增長。對於阿里巴巴而言,關鍵的關注點將是其實現正自由現金流的路徑、其激進的AI投資的盈利能力,以及其應對中國不斷變化的監管和經濟環境的能力。全球雲計算領域的競爭動態也將是決定兩家公司長期市場地位的關鍵因素。兩家公司都代表著數字經濟中對成熟投資者而言引人注目但又截然不同的增長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