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数码港正考虑在其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整合中国产GPU,以减少在中美地缘政治紧张加剧背景下对英伟达芯片的依赖。此战略举措凸显了技术脱钩和在关键AI基础设施中寻求供应链韧性的更广泛趋势。

香港数码港评估中国产GPU以减少对英伟达的依赖

香港政府支持的科技孵化器数码港,正在战略性地评估将中国制造的图形处理单元(GPU)整合到其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此举是为应对中美之间不断升级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旨在减轻对英伟达技术的依赖,并培养更强的供应链韧性。

事件详情:AI计算能力的多元化

数码港已在其AI实验室采购并正在测试来自不同中国大陆制造商的四种不同GPU。此次评估是其不断扩大的AI超算中心做出关键采购决策之前的步骤。该中心于去年12月启动,目前拥有1,300 petaflops的计算能力,并专门使用英伟达H800芯片。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将容量再增加1,700 petaflops,使其总容量达到3,000 petaflops。

数码港首席执行官郑松岩(Rocky Cheng Chung-ngam)证实,鉴于紧张的国际关系,仅依赖英伟达不再是可行的长期战略,因此早在中心开发初期就决定探索中国替代方案。郑松岩指出,在测试的中国GPU选项中,性能大致相当,因此成本成为最终选择过程中的主要决定因素。

市场反应分析:地缘政治需求推动战略转变

数码港的举动凸显了一个日益增长的趋势,即地缘政治考量正日益影响关键技术基础设施决策,其重要性往往超过纯粹的技术基准。多元化战略旨在直接防范源自中美技术竞争的潜在供应链中断和出口限制。

对于英伟达NVDA)而言,这一发展预示着其在亚洲主要市场份额可能受到侵蚀,尤其是在实体优先考虑国家安全和技术主权的情况下。相反,这为新兴的中国GPU制造商带来了重大机遇,验证了它们的能力,并可能加速它们在受地缘政治影响的行业中的市场采纳。随着各国和企业适应这种碎片化的全球格局,更广泛的半导体行业可能会经历持续的波动。

更广泛的背景和影响:主权AI的崛起

数码港的这一战略转向与全球范围内“主权AI”的更广泛趋势相符,即各国和主要公司优先考虑本地数据中心和国内芯片生产。减少对先进AI硬件单一来源供应商依赖的驱动力在整个行业中显而易见。例如,OpenAI已与博通(Broadcom)合作开发其首款定制AI芯片,这是一项重大投资,挑战了英伟达长期以来的主导地位。

包括谷歌(Google)亚马逊(Amazon)Meta在内的其他科技巨头也在大力投资内部AI硬件,以优化性能、控制成本并确保其供应链,以应对先进AI模型不断升级的计算需求。美国商务部修订的“人工智能扩散框架”对先进芯片实施了更严格的出口管制,已经对英伟达产生了影响,其预计收入下降与对其H20芯片的限制有关。英伟达已通过开发针对中国市场等区域的专用芯片(例如B30,其性能达到Blackwell的80%)来应对这些监管挑战并保持市场份额。

香港到2030年将其整体AI计算能力扩展到15,000 petaflops的雄心,进一步强调了技术依赖多元化的战略重要性,并将其自身定位为一个强大的创新中心。这一长期愿景将经济发展与地缘政治现实交织在一起,旨在在中国创新与国际AI基础设施发展之间搭建桥梁。

展望未来:碎片化的全球技术格局

未来几个月将是观察数码港GPU采购结果的关键时期,这可能为其他科技中心树立先例。投资者应密切关注中美技术贸易的进一步监管发展、中国国内GPU制造商的性能和市场渗透,以及英伟达为保持其全球领导地位而采取的适应性战略。不断演变的格局表明,技术脱钩的趋势将持续存在,导致全球供应链日益碎片化,并加剧关键AI技术的国内替代品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