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摘要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表示,美國低估了中國在發展其科技產業方面的潛力,特別是在人工智慧晶片生產方面,這促使人們重新評估全球技術領導地位和市場動態。
事件詳情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指出,美國低估了中國在技術快速進步方面的能力,特別是在人工智慧晶片製造領域。黃仁勳的評估表明,中國現在每年能夠生產數百萬枚人工智慧晶片,利用其龐大的人才儲備在人工智慧領域變得極具競爭力。UniSuper的首席投資官約翰·皮爾斯(John Pearce)的警告也證實了這一觀點,他認為中國可能在人工智慧領域超越美國科技巨頭。中國減少對美國技術依賴的戰略努力顯而易見,例如DeepSeek宣布推出完全在中國設計和製造的國產下一代人工智慧晶片。研究表明,2023年,在美中聯合研究中,中國研究人員在領導職位中佔比45%,預計到2027年或2028年將與美國完全持平。
市場影響
中國在人工智慧晶片開發方面的進展具有重大的市場影響。如果中國人工智慧基礎設施的本地化導致對輝達晶片的需求下降,分析師警告稱,輝達的預計收入可能會減少數十億美元。這一轉變可能間接影響更廣泛的市場穩定性和加密貨幣價格,特別是影響用於挖礦操作的GPU的可用性和定價。儘管存在這些擔憂,黃仁勳駁斥了對人工智慧相關股票估值過高的擔憂,他引用了輝達最新晶片高達五千億美元的銷售預測。
歷史上,TAO (Bittensor) 和 AGIX 等代幣在人工智慧驅動的市場熱情期間,其表現與輝達的股價走勢相似。輝達在中國市場獲得更多機會可能會提振圍繞人工智慧驅動的區塊鏈項目的情緒,並可能導致這些資產的交易量增加。人工智慧和區塊鏈的融合已經推動了半導體需求,**台積電(TSMC)**報告第四季度利潤增長57%至114億美元,部分原因歸因於區塊鏈基礎設施的需求。預計到2028年,這種交叉將創造15億美元的市場機會,**德勤(Deloitte)**研究表明,70%的半導體高管預計區塊鏈將在五年內對運營產生重大影響。該行業已承諾在2025年投入185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以將製造能力擴大7%。
商業策略與更廣泛的背景
中國的戰略轉型包括對其國內區塊鏈生態系統的重大投資。北京啟動了國家區塊鏈技術創新中心,旨在透過與中國大學合作,培養多達50萬名分散式帳本技術(DLT)專家。這項倡議旨在扭轉2021年中國數位貨幣禁令後區塊鏈開發人員人才流失的局面,並鞏固其在Web3.0發展中的地位。人工智慧和區塊鏈的融合正在提高金融市場效率,實現合規自動化,並擴大投資管道。代幣化市場利用這種融合,預計將從2025年的41.3億美元增長到2029年的106.5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CAGR)為26.8%。**安永(EY)**報告稱,該領域的智慧自動化可以將營運成本降低多達40%,並將服務交付速度提高五倍,人工智慧系統有助於實現更精確的估值和簡化的盡職調查流程。對人才和技術的這項戰略投資凸顯了中國對技術領導地位的長期願景及其重塑全球科技和金融格局的潛力。
來源:[1] 黃仁勳:美國低估了中國科技產業的發展潛力 (https://www.techflowpost.com/newsletter/detai ...)[2] 美方對中國在科技和人工智慧領域取得進展保持警惕 - Cryptopolitan (https://vertexaisearch.cloud.google.com/groun ...)[3] 中國AI晶片突破威脅美國加密市場穩定 - AInvest (https://vertexaisearch.cloud.google.com/gro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