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lle 的母公司早期預警服務(由美國主要銀行所有)正在探索為其零售客戶發行自己的穩定幣。這一策略舉措得益於近期監管進展,標誌著傳統金融機構大力進軍數位資產領域,有望加劇支付行業的競爭並加速穩定幣的普及。
Zelle 營運商探索穩定幣,預示主要銀行進軍數位支付
概述:傳統銀行擁抱數位資產
早期預警服務 (EWS) 是 Zelle 支付網絡的金融科技聯盟,由包括 摩根大通、美國銀行、富國銀行、第一資本銀行 和 PNC 在內的多家美國主要銀行所有,目前正在積極探索為其零售銀行客戶發行自己的穩定幣。這一舉措標誌著傳統金融行業的一個關鍵時刻,表明其正在策略性地加速將數位資產整合到主流銀行營運中。
詳細計畫
EWS 的這項計畫尚處於初期階段,可能首先從小規模試點項目開始。重點將放在建立發行和流通與美元掛鉤的穩定幣所需的基本設施上,該穩定幣旨在現有銀行網絡中運行。此舉將 Zelle 已建立的支付軌道(2024 年處理了超過 1 萬億美元的支付)擴展到區塊鏈原生結算工具領域。對於消費者而言,這種穩定幣可以提供無縫的、銀行支持的支付;而對於機構而言,則可以從現有監管框架內的合規基本設施中受益。
與此同時,由 20 家大型銀行擁有的另一家有影響力的支付公司 清算所 (The Clearing House) 據報導也在就穩定幣試點項目進行早期討論。這些並行的探索突顯了主要金融機構為開發一種新的、受機構治理的穩定幣基本設施所做的協同努力,該基本設施將由發行銀行持有的法定儲備金完全支持。
市場反應和監管影響分析
EWS 探索的時機至關重要,恰逢 7 月份《指導和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 (GENIUS Act)》通過之後。這項里程碑式的立法為在美國監管美元掛鉤穩定幣提供了第一個全面的聯邦框架,為受監管的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發行此類代幣打開了大門。《GENIUS Act》強制要求嚴格的儲備金要求,確保與美元或高品質資產一對一掛鉤,並禁止穩定幣持有利息支付。
這種監管清晰性是一個重要的催化劑,促使傳統金融迅速整合穩定幣技術。EWS 和清算所的舉措既是防禦性策略也是進攻性策略。它使現有參與者在消費者和金融科技公司轉向數位支付時保持相關性,同時有可能將資金流從加密原生發行方引導回銀行系統。分析師預計,隨著華爾街公司加入 Circle 和 Tether 等成熟的加密原生發行方以及 谷歌 和 Stripe 等科技巨頭,共同瞄準企業和零售支付領域,競爭將顯著加劇。
更廣泛的背景和影響
穩定幣市場目前流通供應量約為 2870 億美元,有望實現大幅增長。摩根大通 分析師預測,未來幾年市場規模可能會增長兩到三倍,達到 5000 億至 7500 億美元。更雄心勃勃的是,花旗銀行 預測到 2030 年市場規模將達到 1.6 萬億至 3.7 萬億美元。這一預測增長凸顯了機構對穩定、基於區塊鏈的支付解決方案日益增長的信心和需求。
EWS 等實體整合穩定幣並利用廣闊的 Zelle 網絡,可以顯著加速主流採用。值得信賴、受監管的數位美元的潛力在跨境支付、營運效率和透明度方面具有優勢。這種趨勢在全球範圍內已經可見,例如哈薩克斯坦的試點項目允許在阿斯塔納國際金融中心使用與美元掛鉤的穩定幣(如 Tether (USDT) 和 USD Coin (USDC))支付監管費用。
展望未來
儘管銀行支持的穩定幣前景有望徹底改變支付格局,但有幾個因素將決定其最終影響。關於《GENIUS Act》實施的持續監管指導對於建立明確的操作參數至關重要。此外,隨著各種穩定幣項目爭奪主導地位,市場可能會出現「流動性洗牌」,規模和信任對於長期生存能力至關重要。未來幾個月將揭示傳統金融機構如何有效地應對技術整合和激烈競爭,從而塑造數百萬用戶的數位支付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