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英伟达等行业巨头盈利强劲,但人工智能领域正面临对潜在高估和生成式人工智能项目缺乏实际投资回报的日益增长的担忧,这促使华尔街普遍持谨慎态度。
科技行业的美国股票正在经历一个严格审查的时期,其特点是强劲的资本支出和盈利报告与日益加剧的潜在人工智能驱动的市场泡沫警告并存。这种复杂的情绪在最近的财务披露和专家评论之后尤为明显,这突显了投资者在应对人工智能领域未来发展轨迹时的谨慎态度。
关键进展凸显复杂信号
英伟达作为人工智能行业的风向标,公布了2026财年第二季度强劲的业绩。该公司公布营收467.4亿美元,同比增长56%,超出分析师预期。调整后的每股收益(EPS)为1.05美元,也超出了预期。然而,其备受关注的数据中心营收略低于预期,实际为411亿美元,而市场普遍预期为413亿美元,导致英伟达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下跌超过3%。尽管如此,该公司董事会批准了60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领域的知名人物正在敲响警钟。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公开表示担心投资者可能对人工智能“过度兴奋”,并在其讨论中反复使用“泡沫”一词。奥特曼在肯定人工智能的长期重要性的同时,其警告凸显了市场热情与务实财务回报之间日益扩大的分歧。
进一步加剧这些担忧的是,麻省理工学院NANDA(网络代理和去中心化人工智能)的一份报告显示,尽管美国企业集体投资接近400亿美元,但高达**95%**的企业从其生成式人工智能项目中获得的投资回报(ROI)甚少或根本没有。
市场反应和估值风险分析
市场反应反映了对人工智能巨大潜力在估值过高背景下的复杂评估。领先的人工智能核心公司的当前市盈率(P/E)正受到严格审查。英伟达的市盈率为47倍,而Palantir和CrowdStrike的市盈率甚至更高,分别为501倍和401倍。这些数字表明这些股票中包含了显著的乐观情绪,一些分析师认为这可能是不可持续的。
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托尔斯滕·斯洛克将当前情况与1990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进行了 stark 比较,并声称当前的人工智能估值带来了更大的风险。他指出,标准普尔500指数中权重偏重人工智能的前10家公司的市盈率高于互联网泡沫高峰期。同样,德意志银行和Praetorian Capital也警告说,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激进支出可能导致“资本毁灭”风险,这与过去以重大市场修正告终的投机热潮有相似之处。
“七巨头”科技公司一直处于这一投资热潮的最前沿,在最近几个季度,它们将创纪录的1025亿美元用于资本支出,主要用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这笔巨额支出在美国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在2025年上半年为美国GDP增长贡献了约半个百分点。然而,这种对少数主导企业在经济动能上的严重依赖引发了对市场集中度风险和潜在“资本支出消化不良”的担忧,如果预期的生产力提升未能实现。
专家评论强化谨慎展望
来自华尔街和科技行业的专家评论强调了普遍存在的复杂情绪:
“我们是否处于一个投资者整体对人工智能过于兴奋的阶段?我的看法是肯定的。人工智能是否是长久以来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情?我的看法也是肯定的。” — 萨姆·奥特曼,OpenAI首席执行官
“当前的人工智能泡沫可能比互联网泡沫还要大。” — 托尔斯滕·斯洛克,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高盛分析师瑞安·哈蒙德指出,“投资者对具有潜在人工智能驱动收入的公司的兴趣有限,因为他们正在努力解决人工智能是许多公司的威胁还是机遇。”他强调,重心正在转向对“对近期收益产生实际影响的证据”的需求,而不是仅仅依赖投机潜力。
展望未来:关注实际回报
人工智能领域的叙事正日益从投机性乐观转向对具体财务结果的需求。科技巨头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上的巨额资本支出需要转化为可扩展且盈利的应用程序,以证明当前的估值是合理的。投资者将密切关注即将发布的经济报告、公司收益以及人工智能项目的实际投资回报。人工智能公司将巨额基础设施投资转化为可持续、实际回报的能力,对于确定当前的热情是代表一场变革性技术浪潮,还是一个可能过度扩张的市场周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