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股市表现喜忧参半,受到美联储降息后利率预期转变和中国复杂经济前景(以科技行业走强和房地产市场疲软为特征)的影响。
市场表现反映分歧压力
上周美国股市收高,全球市场,特别是亚洲市场,表现喜忧参半,投资者消化了利率预期的转变并评估了中国的经济健康状况。受美联储降息预期的提振,标准普尔500指数继续攀升至历史新高。
2025年9月11日星期四,亚洲市场表现各异。澳大利亚的标普/澳证200指数下跌0.34%至8,800点,主要原因是金融和科技板块的亏损,部分被矿业和能源板块的强势抵消。相反,日本的日经225指数上涨0.99%至44,272点,受爱德万测试和迪恩士等科技股上涨的推动,其中软银涨幅超过8%。台湾和印度尼西亚也录得约1%的涨幅,而韩国和新加坡则相对持平。
墨西哥对1,400多种亚洲进口产品征收高达50%的关税,旨在保护其工业免受美国贸易压力的影响,此举使得中国和香港的市场情绪面临逆风。
美联储启动降息
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于2025年9月17日实施了自去年12月以来的首次降息,将其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4.00%-4.25%的新区间。尽管8月份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3.1%,7月份核心个人消费支出(PCE)同比上涨2.9%,均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但这一决定主要是为了应对劳动力市场的疲软。
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消化了这一举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的FedWatch工具显示,在宣布之前降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为92.1%。这种鸽派转变预计将对美元施加下行压力并降低全球融资成本。宣布后,日本的日经225指数积极响应,上涨2.13%,尽管由于出口下降和美国关税压力,东证指数略有下跌0.4%。然而,韩国的Kospi指数下跌0.75%,突显了出口依赖型经济体的脆弱性。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微降1个基点至4.02%,比特币上涨0.8%至116,459美元。
中国经济双重叙事:科技势头对抗房地产疲软
中国市场呈现出复杂的局面,在特定领域表现强劲,同时又面临持续的结构性挑战。外国投资者越来越多地重新参与中国股票市场,特别是在人工智能(AI)、半导体和生物技术领域,将其视为多元化的关键。这种重新燃起的兴趣推动上海综合指数上周创下十年新高,香港基准指数达到四年高点。
9月17日,香港主要股指飙升。恒生科技指数上涨4.22%收于6,334.24点,恒生指数上涨1.78%,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上涨2.24%。大型科技股是主要驱动力,其中阿里巴巴和京东均上涨超过5%,美团、快手、腾讯、小米和网易均录得涨幅。值得注意的是,百度集团上涨超过15%,此前Arete Research分析师将其美国存托凭证(ADR)评级从“卖出”上调至“买入”,理由是其芯片业务的巨大潜力。半导体股票也表现强劲,富乐德上涨超过17%,中芯国际上涨超过7%。
尽管高科技领域表现乐观,但潜在的经济数据显示出挑战。中国房地产行业继续长期低迷,2025年前八个月投资同比下降12.9%。新开工建设下降23%,前五个月外国直接投资(FDI)下降13.2%。8月份工厂产出和零售销售数据凸显了国内需求低迷,通缩压力仍然令人担忧。尽管北京已出台措施遏制FDI外流并支持该行业,但重大的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
更广泛的亚洲货币政策和未来展望
除美联储外,其他亚洲央行也一直在积极降息。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等国通过激进的货币宽松立场来应对美国关税措施带来的经济压力,令市场感到意外。花旗集团首席经济学家Nathan Sheets阐述了这一地区趋势,指出“显而易见的答案是在美国以外放松货币政策”。分析师预计该地区将进一步降息,预计菲律宾将累计降息1.25%,韩国、泰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台湾各将降息0.50%。
光大证券指出,随着中国内地经济出现复苏迹象和政策支持增加,A股和港股市场均显示出强劲的反弹势头。主要金融机构也上调了对香港股市的目标水平,预示着巨大的上涨潜力,特别是对于H股,因为它们对美联储降息的敏感度更高。
展望未来,投资者将继续关注全球利率走势以及中国政策干预在将高科技行业增长转化为更广泛经济效益方面的有效性。全球货币政策调整、地缘政治贸易动态和中国内部经济再平衡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在未来几周决定市场情绪和波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