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iPhone銷量在中國iPhone 17發布前下滑

蘋果公司 (NASDAQ: AAPL) 報告稱,在 iPhone 17 發布前,其在中國市場的 iPhone 銷量顯著下滑。根據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數據,2025年第三季度前八週的銷量同比下滑了6%。儘管政府出台了刺激消費的補貼政策,同期更廣泛的 中國智能手機市場 僅下降了2%,蘋果的表現與之形成對比。

事件詳情:關鍵市場競爭加劇

蘋果 iPhone 銷量同比下降6%,這在重大產品更新前被認為是“異常陡峭”的。此次下滑意味著 蘋果中國 的市場份額為12%,使其在主要參與者中排名第六。這使得 蘋果 落後於 Vivo (19%)華為 (16%)小米 (16%) 等本土競爭對手,這表明了 中國市場 的高度競爭性質。儘管 蘋果 首席執行官 蒂姆·庫克 (Tim Cook) 強調了大中華區 iPhone 使用量創紀錄和其他 蘋果 產品強勁的採用率,但該公司的智能手機表現卻滯後。

市場反應分析:創新擔憂與本土勢頭

銷量下滑歸因於幾個因素。分析師認為 iPhone 17 未能帶來重大創新,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方面,導致一場“令人失望”的發布會,讓一些投資者和消費者感到不滿。這種看法,加上此前大量功能洩露,導致市場缺乏驚喜。 中國 市場中 iPhone 17 缺乏 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也受到關注,儘管 Counterpoint 分析師指出 中國消費者 更看重“電池續航和價值而非生成式功能”。

競爭對手則利用了這一局面。例如,華為 實現了復甦,2025年第二季度出貨量達到1220萬台,市場份額佔18%,這得益於其 HarmonyOS 5.0 和激進的定價策略,特別是在高端機型上。小米 也獲得了發展,部分原因是推出了折疊屏手機,例如 Mi Mix Fold 3Mi Mix Fold 4,這代表了 蘋果 目前缺乏的產品設計創新。此外,中國 政府對6000元人民幣(840美元)以下智能手機的補貼不成比例地惠及了本土品牌,因為 iPhone 機型通常高於這一價格閾值。

iPhone 17 發布會後,蘋果 股價最初下跌,次日分別下跌1.5%和3.23%,反映了投資者對該產品即時影響的懷疑。

更廣闊的背景與影響:格局正在轉變

蘋果中國 市場表現下滑是更廣泛趨勢的一部分。其市場份額已顯著下降,從2021年的27%降至2023年第四季度的20%,並在2025年上半年進一步降至13.80%。考慮到 iPhone蘋果 總收入的一半以上,這一趨勢尤為重要。該公司估值高於歷史倍數90%的分位點,也表明一些分析師認為其估值過高。

儘管像 高盛 (Goldman Sachs)Michael Ng 這樣的分析師維持對 AAPL 的“買入”評級,目標價為266.00美元,理由是“預購趨勢顯示 iPhone 17 需求強勁”以及主要地區的交貨時間延長,但其他分析師則更為謹慎。

“我維持對 AAPL 的‘強烈賣出’評級,理由是上漲空間有限,估值過高,並建議重新配置到更具吸引力或更安全的資產中,”一位 Seeking Alpha 分析師表示,強調了對缺乏重要 AI 創新和來自競爭對手的競爭壓力的擔憂。

展望未來:創新與市場份額成為焦點

未來幾個季度 iPhone 17 的表現對於 蘋果 阻止其在中國市場份額的下滑並重申其在高端智能手機領域的地位至關重要。該公司面臨著雙重挑戰:重新激活其創新管線,特別是在 AI 方面,並調整其戰略以與受益於政府激勵和對當地消費者偏好有深刻理解的靈活本土品牌競爭。投資者將密切關注即將發布的財報,以了解 iPhone 銷量增長以及 蘋果中國 和全球不斷變化的競爭格局的戰略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