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7 發佈呈現混合需求信號
根據 瑞銀證據實驗室 (UBS Evidence Lab) 的分析,蘋果 (AAPL) iPhone 17 系列 的發佈呈現出消費者需求的細微差異,不同型號和地區等待時間不一。雖然一些數據點表明強勁的興趣,但產品組合的潛在變化似乎正在影響可用性,並模糊了對整體市場需求的清晰評估。
全球市場等待時間各異
美國 iPhone 17 Pro 和 Pro Max 機型的等待時間與前幾代基本一致,甚至更短。iPhone 17 Pro Max 目前面臨大約 26 天 的等待,比 iPhone 16 Pro Max 的 27 天略有改善,並且顯著短於 iPhone 15 Pro Max 的 39 天。同樣,iPhone 17 Pro 顯示等待時間為 12 天,低於 iPhone 16 Pro 的 18 天。新推出的 iPhone 17 Air 平均等待 9 天,與 16 Plus 接近。
相比之下,iPhone 17 基礎型號 在美國平均等待時間為 13 天,相比 iPhone 16 基礎型號的 8 天和 iPhone 15 基礎型號的 9 天有所增加。這種模式在 歐洲 也有體現,17 Pro Max 的 24 天等待時間與其前身相同,但 17 基礎型號平均等待 17 天,是 16 基礎型號 8 天的兩倍多。日本 也報告 17 基礎型號等待時間延長至 24 天,比一年前的 15 天有所增加,而 17 Pro Max 保持在 25 天。
中國 呈現出獨特的場景,由於缺少新的 Air 版本 和監管批准,影響了比較。中國 17 Pro 和 Pro Max 機型的等待時間徘徊在 25 天 左右,同比增加了 7 到 10 天。17 基礎型號的等待時間也比 iPhone 16 基礎型號延長了兩週多。
產品組合和定價策略扭曲需求圖景
瑞銀 (UBS) 分析師將這些差異主要歸因於 蘋果 產品發佈陣容的變化,而不僅僅是消費者需求的激增。iPhone 17 周期 在 蘋果 網站上以七款型號開始,比去年同期減少了九款。此外,iPhone 17 基礎型號 保持其 799 美元 的起始價格,但現在包含 256GB 存儲,相比之前的 128GB 有所升級。
“在低端市場,基礎型號的等待時間約為 13 天,而去年為 8 天,這可能表明鑒於其他三款型號的更高價格點,消費者正在向下調整價格曲線,如果這種趨勢繼續下去,可能對 ASPs 和 GM 產生潛在負面影響,”瑞銀 表示。
這種“向下調整價格曲線”意味著消費者可能越來越傾向於更實惠的基礎型號,因為其他型號定價更高,這可能影響 蘋果 的 平均銷售價格 (ASPs) 和 毛利率 (GMs)。儘管如此,其他報告表明初始銷售強勁,iPhone 17 系列 預訂需求比其前身高出約 25%,超過了分析師最初預測的 5-10%。
生產數據也表明 iPhone 17 系列 的內部預期強勁,計劃的 2025 年第三季度生產量比 iPhone 16 系列同比高出約 25%。iPhone 17 Pro Max 的生產量同比飆升 60%,甚至 iPhone Air 也計劃了顯著的生產量,比 iPhone 16 Plus 高出約 200%。
更廣泛的市場影響和未來展望
圍繞 iPhone 17 需求的混合信號對 蘋果 的財務前景和更廣泛的智能手機市場具有重要影響。雖然轉向低價型號可能會對 ASPs 和 GMs 造成壓力,但 高盛 (Goldman Sachs) 預計,通過更高價位的 Pro 型號和增加的基礎存儲容量戰略性提高 ASPs 將支撐硬件收入。該行預測 蘋果 的 iPhone 業務收入在 2025 財年第四季度將增長 8%,並在 2026 財年加速至 7%。
蘋果 的戰略舉措還包括一項里程碑式的決定,即在發佈前將所有四款 iPhone 17 型號完全在印度製造,這表明其正在努力多元化供應鏈並滿足預期的假日季銷售。這可能會對全球電子製造業產生連鎖反應。像 台積電 (TSMC)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 這樣的主要零部件供應商預計將成為主要受益者,台積電 獨家製造 蘋果 的 3nm A19 和 A19 Pro 芯片,預計將佔其 2025 年收入的 30% 以上。高通 (Qualcomm) (QCOM) 也將繼續為大多數型號供應 5G 調制解調器。
更廣泛的智能手機市場正在經歷“高端化”趨勢,2025 年上半年超過 600 美元 的設備增長了 8%,現在佔全球智能手機收入的 60% 以上。然而,蘋果 在 中國 等主要市場面臨挑戰,儘管其智能手機銷售在 2025 年第二季度由於戰略性降價同比增長了 8%,但仍落後於 華為 (Huawei) 等本地競爭對手,後者以 18.1% 的市場份額 重新奪回榜首。
展望未來,投資者將密切關注 蘋果 假日季的官方銷售數據、其多元化供應鏈緩解潛在延遲的能力,以及主要供應商的財務表現。Android 製造商的競爭反應,特別是關於其 AI 策略和高端設備發佈,也將塑造智能手機行業的長期動態。高端化趨勢的可持續性與日益增長的消費者價格敏感度之間的關係仍然是 蘋果 及其競爭對手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