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邮政金融和Sygnum成功在以太坊公链上利用存款代币试行银行间支付,验证了区块链驱动的金融机构结算在技术和法律上的可行性。
执行摘要
三家主要的瑞士金融机构——瑞银、邮政金融和Sygnum——已成功地在以太坊公共区块链上利用“存款代币”执行了首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银行间支付。这一试点项目验证了使用公共区块链技术进行直接银行间结算的技术和法律可行性,预示着传统金融基础设施可能发生转变。
事件详情
由瑞士银行家协会(SBA)协调的这项可行性研究,涉及使用存款代币,这些代币是支付指令的区块链表示,而非一种新的货币形式。这些代币标准化了符合瑞士法律的支付指令,启动了一笔从一个银行账户发起的链下借记,并记入另一个账户。链上智能合约通过有权限的访问在公共以太坊链上促进了这些流程的协调,而结算最终性则发生在传统的**瑞士银行间清算(SIC)**系统内。该试点项目成功展示了两个主要用例:不同参与机构客户之间的点对点支付,以及存款代币与代币化资产之间的类似托管的自动执行交换。反洗钱(AML)、打击恐怖主义融资(CTF)和制裁的综合合规性检查也得到确认,功能正常。尽管验证了技术和法律方面,报告指出当前的局限性包括对链下核心银行系统和手动集成的依赖。
市场影响
这项成功的试点项目表明,将公共区块链技术整合到主流机构金融中迈出了重要一步。在像以太坊这样的公共链上验证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银行间结算,增强了该网络对企业应用的实用性,可能提高其对机构用户的价值主张。这一举措与更广泛的行业趋势相符,即机构越来越多地参与数字资产;普华永道(PwC)2024年的一份报告指出,超过70%的机构投资者计划增加数字资产敞口,并且由机构级托管人托管的数字资产在2025年第一季度已超过3000亿美元。瑞银领导层表示,这项证据表明通过公共区块链实现的银行资金互操作性“可以成为现实”,加速了代币化资产的创新,并使瑞士银行处于金融系统进化的前沿。这一发展可能为更高效、更安全的交易流程铺平道路,潜在地降低与传统跨境支付和抵押品管理相关的运营风险和成本。
更广泛的背景
瑞士一直是探索代币化领域的领先司法管辖区,这项试点项目补充了正在进行的倡议,例如探索使用代币化储备进行代币化资产结算的赫尔维蒂亚项目(Project Helvetia)。国际清算银行(BIS)提出了一个“统一账本”的愿景,其中代币化的中央银行储备、商业银行资金和其他代币化资产可以构成下一代货币系统的基础,从而改善跨境支付和证券市场。瑞银、邮政金融和Sygnum的这项试点项目通过证明公共区块链上代币化商业银行资金的可行性,直接为这一愿景做出了贡献。未来的可扩展性将需要更多银行、基础设施提供商和监管机构的广泛参与,以及探索更“原生”的链上主记录和与批发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s)或自动化实时全额结算(RTGS)触发器的潜在链接。包括欧盟MiCAR等框架以及美国和英国的进展在内的不断变化的全球监管格局,也为机构采用提供了更清晰的途径,进一步激励了此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