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News

Monad 确定 2025 年 11 月 24 日主网启动;日本支持政府支持的比特币挖矿;美国加密立法面临延迟
## 执行摘要 新型 Layer 1 区块链 Monad 已定于 2025 年 11 月 24 日启动其主网并分发原生代币。与此同时,日本已成为第十一个正式支持**比特币**挖矿的国家,这标志着全球数字资产采纳方面的重要进展。然而,在美国,由于政府停摆的可能性,旨在建立全面加密货币市场结构立法的努力面临潜在延迟,引发了对监管确定性的担忧。 ## 事件详情 ### Monad 主网启动和技术进步 **Monad** 将于 2025 年 11 月 24 日启动其 Layer 1 区块链并分发其原生 **MON** 代币。该平台旨在通过定制的并行执行引擎和 **MonadDb** 系统解决现有 **EVM** 兼容区块链中普遍存在的扩展性挑战。该架构旨在实现亚秒级最终性,同时保持完全的 **EVM** 兼容性。于 2025 年 2 月启动的测试网已处理超过 24.4 亿笔交易,展示了每秒 10,000 笔交易 (TPS) 的目标吞吐量。主要区别包括 400 毫秒的区块时间和 800 毫秒的最终性。超过 225,000 名经过验证的加密用户和 5,500 名 **Monad** 社区成员有资格获得初始代币分发。市场兴趣体现在对 **Hyperliquid** 上未发布的 **MON** 代币通过 **MON-USDC** hyPERP 合约进行的活跃投机中。 ### 日本拥抱政府支持的比特币挖矿 据 VanEck 的 Matthew Sigel 报道,日本已成为第十一个利用官方资源支持**比特币**挖矿的国家。此举是**嘉楠科技 (Canaan)**(一家知名的**比特币**挖矿硬件公司)与一家日本公用事业提供商之间达成战略协议的结果。该合作伙伴关系将利用 **Avalon** 矿机有效管理区域电网负荷。该公用事业公司计划在电力过剩期间运行这些矿机,从而在稳定电网的同时挖矿**比特币**。此公告发布后,**嘉楠科技**的股票(**CAN**)飙升 14.5%,交易价格为 1.42 美元,日交易量达到 2400 万股。 ### 美国监管环境和立法延迟 美国政府

City Protocol 与 Mocaverse 推出 $MOCASTR,以代币化 IP 并推动 NFT 市场增长
## 执行摘要 City Protocol 和 Mocaverse 已正式推出 **$MOCASTR**,这是一种代币化策略资产,标志着 Web3 生态系统中知识产权 (IP) 金融化的重大发展。此次合作旨在为高价值 IP 资产建立一个自我维持的金融循环。继 2025 年 10 月 29 日在 **Solana** 区块链上推出后,该举措在 48 小时内使 **Mocaverse NFT** 底价上涨 15%,并在其第一个运营周期内实现了约 20% 的年化收益。 ## 事件详情 **Mocaverse** 最初是一个 8,888 个 PFP NFT 藏品,现已发展成为一个综合生态系统,包括 **Mocas NFT**、**Moca ID** 和 **Realm Network**,以及 **Moca** 代币。Mocaverse 拥有约 150 万个铸造的 Moca ID,其使命是促进 Web3 空间的互操作性。**City Protocol** 一直走在“链上 IP 金融化”的前沿,开发了数字资产财库 (DAT) 架构。在 **Jump Crypto**、**Dragonfly** 和 **CMT Digital** 的投资支持下,City Protocol 旨在区块链上培育一个 1000 亿美元的 IP 资本市场。 **$MOCASTR** 代币通过策略驱动的财库机制运作。它实施 2.5% 的交易费用,然后用于资助 **NFT** 回购和转售。该模型为代币持有者创造利润,并为代币价值提供直接的现金流支持。在其首个周期内,财库成功完成了 40 个 **Mocaverse NFT** 的回购,直接促进了该藏品底价的显著上涨。 ## 市场影响 该举措为 **NFT** 市场引入了结构性创新,直接解决了数字资产面临的普遍流动性挑战。通过使 **IP** 资产通过链上金融机制产生持续价值,**$MOCASTR** 促进了像 **Mocaverse** 这样的项目从短期投机转向长期价值积累。该模型为 **Web3 IP** 提出了一种潜在的新范式,超越了静态投机资产,走向可持续的、创收的经济。**$MOCASTR** 的成功可能为更广泛的企业采用类似的知识产权代币化策略铺平道路。 ## 专家评论 **Mocaverse** 负责人 Tyler Durden 强调了该项目的理念,指出“我们相信该项目的 NFT 持有者也是其联合创始人”,这突出了以社区为中心的方法。**Mocaverse** 和 **City Protocol** 之间的合作战略性地将 **Mocaverse** 定位为文化资产和市场吸引力,而 **City Protocol** 则提供算法引擎和资本管理基础设施。City Protocol 的未来方向包括优化策略财库执行参数,增强跨 IP 协作能力,并增加链上治理参与。 ## 更广泛的背景 **City Protocol** 设想了一个全面的 **IP** 增长生态系统,包括验证、增长引擎和链上启动平台,最终目标是通过去中心化 **IP** 管理来释放万亿价值。其 AI 驱动的增长扩展引擎,由 **City ID**、**Viral City** 和 **The Totem Toy City** 等工具提供支持,旨在扩大 **IP** 影响,推动病毒式传播,并将虚拟 IP 扩展到现实世界品牌。尽管 **Web3** 空间仍在应对监管不确定性和保护去中心化网络上 **IP** 权利的挑战,但 City Protocol 的框架旨在提供结构化且财务可行的解决方案。**Mocaverse** 与 **SK Planet** 的合作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旨在通过将 **Mocaverse** 的 Realm SDK 集成到 **SK Planet** 的数字生态系统中,将 2800 万 KYC 成员引入 **Web3**。

Opinion Protocol 在 BNB Chain 上线主网,吸引超过 10 万注册用户
## 执行摘要 Opinion,一个预测市场协议,已成功在 BNB Chain 上启动其主网。在与币安有联系的投资公司 YZi Labs 的支持下,该平台在两小时内迅速获得了超过 10 万次注册,确立了其在去中心化事件交易领域的重要地位。 ## 事件详情 Opinion 的主网已正式在 **BNB Chain** 上开始运营,最初邀请了一批核心社区成员参与交易。这种选择性访问包括白名单用户,同时引入了全面的返利和积分系统。该协议旨在 **BNB** 上构建一个去中心化事件交易层,并融入 AI 驱动的功能。此次战略性启动迅速推动 Opinion 成为第三大预测市场,展示了早期阶段的巨大采用和市场兴趣。在 2025 年 10 月 27 日这一周,Opinion Labs 吸引了 7.488 亿美元的名义交易量,成为除 Kalshi 和 Polymarket 之外唯一周交易量超过 7 亿美元的预测市场。 ## 业务策略与市场定位 Opinion Labs 在 **YZi Labs** 和 Limitless 的支持下,旨在挑战 **Kalshi** 和 **Polymarket** 等老牌预测市场平台的双头垄断地位。虽然 **Polymarket** 通过结构化奖励在流动性方面表现出色,而 **Kalshi** 作为持牌事件交易所则在监管合规性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 Opinion Labs 通过游戏化激励和社区驱动的参与来脱颖而出。该平台每周向参与者分发积分池,奖励持续的互动和社区活动,这促进了强大的早期参与并为 Web3 用户保持了可访问的进入壁垒。这种方法旨在弥合受监管的 Web2 平台和去中心化的 Web3 生态系统之间的差距。 ## 更广泛的市场影响 Opinion 在 **BNB Chain** 上的推出有望推动生态系统内活动和关注度的增加,可能促进预测市场的更广泛采用并提升 **BNB** 代币的价值主张。**YZi Labs**(前身为 Binance Labs)于 2025 年 10 月 8 日宣布设立 10 亿美元的 Builder Fund,以支持 **BNB** 生态系统中的早期创始人,重点关注整合 Web3、AI 和生物技术的项目。这项投资符合 **BNB Chain** 使 AI 更易于访问的更广泛使命,WORLD3 和 4AIBSC 等合作项目在创建去中心化 AI 市场方面就是明证。Opinion 融入这个不断发展的生态系统可以进一步刺激去中心化事件交易的创新。然而,更广泛的 Web3 领域也面临挑战,包括项目之间普遍存在的合同违约,Chainalysis 估计 2025 年几乎 15% 的新项目未能履行其承诺的代币解锁。CoinTelegraph 报道称,只有 20% 的 Web3 项目在启动前进行独立的智能合约审计,使投资者面临风险。 ## 专家评论 市场分析师指出,Opinion Labs 获得的快速关注突显了对结合用户参与和强大底层技术的去中心化预测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该平台利用游戏化激励吸引和留住用户的策略被视为在以流动性或监管合规性为优先的平台主导的竞争格局中的关键区别。其与 **BNB** 生态系统的整合,并得到 **YZi Labs** 战略投资的支持,使其能够利用 Web3 和 AI 技术融合的优势。然而,此类平台的成功仍然取决于维持信任、透明度以及解决智能合约漏洞和更广泛加密市场中普遍存在的未兑现项目承诺所固有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