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约翰·格林伍德,一位杰出的金融人物和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设计者,对稳定币表达了严重的保留意见,公开建议转而关注提高传统银行系统的交易速度。
- 约翰·格林伍德,“联系汇率之父”,在香港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公开建议避开稳定币。
- 他引用不稳定性和潜在的非法用途作为主要担忧,认为稳定币缺乏实际价值和央行准入。
- 格林伍德倡导改进传统银行的即时转账系统,而非进一步发展稳定币。
约翰·格林伍德,一位杰出的金融人物和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设计者,对稳定币表达了严重的保留意见,公开建议转而关注提高传统银行系统的交易速度。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设计者约翰·格林伍德公开建议避开稳定币,理由是其不稳定性和非法用途,并提议转而加强传统银行的交易速度。
据联合早报报道,被广泛誉为“联系汇率之父”的约翰·格林伍德最近在香港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针对稳定币的公开忠告。格林伍德将稳定币描述为法定货币与波动性加密资产之间的危险中介,常被用于“非法”目的。他进一步断言,稳定币缺乏实际效用,不为持有者提供利息,并且被排除在中央银行设施之外。他的建议强调,应优先改善现有银行系统内的交易速度,而非发展稳定币。
国际清算银行(BIS)也表达了对稳定币的担忧,指出它们未能通过货币的三个主要测试。国际清算银行强调,稳定币没有中央银行支持,缺乏足够的防范非法活动的保障,并且缺乏生成贷款所需的资金灵活性。报告指出,稳定币已成为“非法用途的首选”,绕过了传统金融的“了解你的客户”控制。国际清算银行货币和经济部门负责人申铉松警告了投资者快速撤资的风险。
尽管存在这些批评,稳定币市场经历了显著增长,到2025年7月翻倍至250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底将超过4000亿美元。与此同时,一些金融科技公司正在努力将稳定币整合到传统金融业务中。例如,Velocity为旨在服务大型企业的稳定币基础设施平台筹集了1000万美元,首席执行官汤姆·格林伍德强调利用稳定币“消除摩擦,加速结算,并推动现实世界金融运营的改善”。然而,包括蚂蚁集团和京东在内的中国主要科技公司据报道已暂停在香港发行稳定币的计划。
约翰·格林伍德的立场基于他认为稳定币提供了从法定货币到波动性加密资产的“危险桥梁”。他明确表示,“我的建议是避开稳定币”,并建议“在我看来,最好是专注于加快银行系统的交易速度。”他的批评包括它们无法提供利息以及缺乏中央银行准入。
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阐述,稳定币在货币的三个测试中表现不佳——没有中央银行支持,防范非法使用的保障不足,以及资金灵活性不足——这表明它们“充其量只能扮演辅助角色”。报告特别指出缺乏“了解你的客户”控制是导致其非法使用的因素。
相比之下,主要使用USDC和DAI等稳定币的基于DeFi的国际支付,在第二层网络上实现平均3.6秒的最终确定时间,中位交易成本为0.06美元。这与传统的国际电汇形成对比,后者平均结算时间为28小时,每次处理的估计成本为9.40美元,预计到2025年跨境转账的平均费用为14.7美元。DeFi协议的平均结算时间比基于SWIFT的系统快5.4倍。传统金融机构也在探索区块链;摩根大通的Kinexys平台和JPM Coin已处理超过1.5万亿美元的名义价值,这表明了对区块链在现有金融中潜力的认可。
约翰·格林伍德等有影响力人物的公开声明以及国际清算银行的机构警告,加剧了稳定币监管前景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香港等正在积极评估其数字资产策略的地区。这种审查可能导致更严格的框架,或优先发展传统金融创新而非加密原生解决方案,这可能会影响稳定币融入主流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