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據報導,包括高盛和巴克萊在內的主要全球銀行正計劃聯合推出穩定幣項目,這標誌著傳統金融向數字資產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
- 財團組建 - 包括高盛、巴克萊和德意志銀行在內的領先銀行集團正在合作開展一項數字資產業務。
- 穩定幣重點 - 該倡議的核心是開發和推出一種聯合穩定幣,旨在將數字貨幣整合到傳統金融體系中。
- 市場影響 - 傳統金融機構的這一合作努力標誌著區塊鏈技術和數字資產向主流採用和合法化邁出了重要一步。
據報導,包括高盛和巴克萊在內的主要全球銀行正計劃聯合推出穩定幣項目,這標誌著傳統金融向數字資產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
據報導,包括高盛和巴克萊在內的主要全球銀行正計劃聯合推出穩定幣項目,這標誌著傳統金融更深入地融入數字資產領域。
據報導,包括桑坦德銀行、美國銀行、巴克萊銀行、法國巴黎銀行、花旗銀行、德意志銀行、高盛、三菱日聯金融集團 (MUFG)、道明銀行和瑞銀集團在內的主要全球銀行財團正在合作推出一個聯合穩定幣項目。這項倡議標誌著傳統金融機構在參與加密貨幣領域方面做出了重大的合作努力。
穩定幣是一種加密貨幣,旨在通過將其價格與參考資產(最常見的是美元等法定貨幣)掛鉤來保持穩定價值。對於發行的每枚穩定幣,通常會由受信任的託管人以等值的法幣作為儲備,正如泰達幣 (USDT) 和 美元幣 (USDC) 等法幣抵押穩定幣所示。預計這種合作銀行穩定幣也將遵循類似的法幣支持模式,確保 1:1 掛鉤並遵守嚴格的準備金要求。
穩定幣市場已實現大幅增長,市值超過3000 億美元,其中泰達幣 (USDT) 以1762.5 億美元領先,Circle 的 USDC 超過740 億美元。行業分析師 Nic Carter 指出了一種轉變,他認為隨著附息穩定幣的競爭加劇以及銀行新的監管準入,"穩定幣雙頭壟斷的終結"已經到來。銀行財團的這項倡議為傳統金融在這個不斷演變的市場中有效競爭提供了一條可靠的途徑。其他銀行,如摩根大通、花旗銀行、ING 和裕信銀行,也一直在通過集團支持的倡議探索或進入穩定幣領域。
聯合穩定幣項目使這些主要金融機構能夠滿足全球金融體系對受監管數字資產和更高效結算機制日益增長的需求。通過匯集資源和專業知識,該財團旨在建立一個強大、合規的數字貨幣,可以服務於機構客戶和潛在的更廣泛市場。這種策略與MicroStrategy大量持有比特幣等個人企業在加密貨幣領域的冒險不同,它側重於基礎支付和結算層,而不是直接的資產獲取。
此舉與傳統金融整合數字資產的更廣泛趨勢相符。例如,德意志銀行最近與機構數字資產平台Bullish合作,提供公司銀行服務,包括法幣存款和取款,並旨在將這些服務擴展到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地區。同樣,英國金融協會 (UK Finance) 啟動了一項針對代幣化英鎊存款 (GBTD) 的合作行業試點,涉及巴克萊銀行、匯豐銀行、勞埃德銀行集團、國民西敏寺銀行、Nationwide 和桑坦德銀行等,這表明全行業都在推動數字貨幣。該財團的合作方式旨在利用集體優勢來應對監管複雜性並建立市場信任,從而可能為現有穩定幣提供一個安全透明的替代方案。
這項倡議對更廣泛的 Web3 生態系統、企業採用趨勢和投資者情緒具有重要影響。短期內,它可能會導致對穩定幣設計、基礎資產和監管狀態的猜測增加,如果獲得顯著關注,可能會影響現有穩定幣提供商。從長遠來看,它代表著區塊鏈技術和數字資產主流融入傳統金融的實質性一步,為穩定幣開闢了新的流動性渠道和機構用例。
時機至關重要,恰逢全球推動穩定幣監管。歐盟的 MiCA 規則已生效,要求不合規的穩定幣在 2025 年第一季度末前下架。英國已將 2025 年的穩定幣監管作為優先事項,重點是確保法幣支持的穩定性。在美國,2025 年預計將出台重大政策變化,川普總統的行政命令強調了數字金融技術在鞏固美元和支持合法支持的美元穩定幣方面的作用。這個銀行財團的舉動符合全球監管的必要性,即制定清晰、一致的框架,確保適當的支撐並降低風險,解決過去穩定幣失敗(如Terra/LUNA 崩盤)所凸顯的問題。
花旗銀行預測,在更強的全球監管和採用的推動下,到 2030 年穩定幣市場可能達到4 萬億美元。主要銀行財團的聯合穩定幣可以通過提供高度監管和值得信賴的選擇來加速這種增長,從而提振整體投資者信心,並進一步使數字資產在傳統金融領域合法化。
行業分析師,如 Nic Carter,認為銀行財團代表了在不斷發展的穩定幣市場中前進的可靠途徑,預測由集團支持的穩定幣在未來幾年可能成為可行的參與者。德意志銀行商戶解決方案主管 Kilian Thalhammer 闡述了將德意志銀行打造為新興數字經濟的"全球家庭銀行"的雄心,強調基於安全性、透明度和創新的合作夥伴關係。同樣,英國金融協會董事總經理 Jana Mackintosh 強調了行業合作對於提供下一代支付和將英國定位為代幣化貨幣標準制定領導者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