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发布了一份重要报告,指出全球加密货币市场存在严重的监管不一致问题。这些差异使得加密货币公司能够进行监管套利,并加剧了系统性金融稳定风险,尤其是与稳定币相关的风险。
- 监管空白 - 金融稳定理事会发现近40个司法管辖区的加密货币监管存在重大不一致。
- 监管套利 - 公司通过寻求宽松的监管制度来利用碎片化的监管,使全球监管复杂化。
- 稳定币风险 - 稳定币的增长和整合给传统金融带来了潜在的市场不稳定性和“挤兑风险”。
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发布了一份重要报告,指出全球加密货币市场存在严重的监管不一致问题。这些差异使得加密货币公司能够进行监管套利,并加剧了系统性金融稳定风险,尤其是与稳定币相关的风险。
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今天就全球加密货币市场发出了严厉警告,强调不一致的监管框架主要通过监管套利和潜在的稳定币驱动市场动荡,对金融稳定构成重大风险。金融稳定理事会最新报告指出,近40个司法管辖区的加密货币监管存在重大空白和不一致,这使得加密货币公司能够利用这些差异,在监管宽松的地区建立业务,然后向全球扩张。这种碎片化的方法被视为对金融稳定和弹性数字资产生态系统发展的威胁。
金融稳定理事会对约40个司法管辖区的加密货币监管审查显示,存在**“重大空白和不一致”,可能对金融稳定构成风险。这些不均衡的规则正在促使监管套利**,即加密货币提供商和稳定币发行方积极寻找监管最宽松的司法管辖区来建立其业务。跨境监管被描述为**“碎片化、不一致和不足”**,这使得对估值约4万亿美元的固有全球性和不断发展的加密资产市场进行有效监管变得复杂。
欧洲银行管理局(EBA)也表达了这些担忧,特别警告称,在欧盟加密资产市场(MiCA)法规过渡阶段,加密货币公司可能会利用漏洞。欧洲银行管理局报告指出,在MiCA于2025年12月全面实施之前获得授权的公司可能会进行“司法管辖区选择”,在监管较弱的欧盟成员国注册,然后利用护照权利在整个欧盟运营。在MiCA框架分阶段实施期间,这种有策略地瞄准宽松制度的做法对欧盟的金融系统构成了重大威胁。
稳定币的快速增长及其与传统银行部门日益融合,带来了显著的金融稳定担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表示,3050亿美元的稳定币市场有可能影响传统借贷,削弱货币政策,并引发全球资产的“挤兑风险”。稳定币信任的突然丧失可能迫使发行方**“贱卖”储备资产,例如政府债券或银行存款。这种抛售有可能蔓延到回购市场,加剧波动性,并需要中央银行干预以稳定价格。金融稳定理事会强调,许多加密货币市场缺乏杠杆监管,用户可以利用敞口借贷或放大交易,加上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CASP)报告薄弱,阻碍了当局监测和解决金融稳定风险的能力。这种情况带来了“市场压力下连锁失败”**的可能性。
尽管欧盟的MiCA立法被认为是朝着协调迈出的重要一步,但Netcompany SEE & EUI的区块链高级顾问Nikolaos Kostopoulos指出,不均衡的实施仍然可能允许公司利用监管空白,强调**“真正的趋同”需要一致的跨境执法。稳定币发行商Circle对金融稳定理事会的框架做出了回应,倡导“协调的、基于风险的监管框架”**,以支持全球稳定币的可替代性和运营效率,同时平衡更广泛的金融稳定担忧。Circle强调,在高质量流动资产中保持100%储备的受监管发行方表明,清晰、一致的监管框架可以在不损害金融稳定的情况下支持创新。
2023年7月,金融稳定理事会最终确定了其加密资产活动的全球监管框架,发布了两套旨在针对金融监管、监督和审查机构的建议。主要建议包括:赋予当局适当的监管工具;在功能基础上对加密资产活动和市场实施全面监管(即**“相同活动、相同风险、相同监管”**原则);促进跨境合作和信息共享;以及要求加密资产发行方和服务提供商建立健全的治理和风险管理框架。这些建议旨在解决已识别的空白和不一致之处,朝着更具连贯性的数字资产监管全球方法迈进,以减轻系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