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摘要
Bitget 已推出 25 种美国股票 USDT 保证金永续合约以及特斯拉、英伟达和 Circle 的真实世界资产 (RWA) 指数永续合约,显著扩大了加密衍生品交易到传统股票领域。这一战略举措拓宽了加密交易者的资产可访问性,旨在通过模糊传统和数字资产市场之间的界限来增加 Bitget 的市场份额和交易量。
事件详情
Bitget 推出了两项旨在整合加密和传统金融市场的不同产品。该平台现在提供针对包括 苹果、特斯拉、亚马逊 和 英伟达 在内的主要美国股票的 25 种 USDT 保证金永续合约。这些合约具有 1 倍至 25 倍 的灵活杠杆范围,并支持 5x24 小时交易,为传统经纪服务提供了替代方案。交易操作与传统市场假期保持一致,在此期间这些合约将暂停。
此外,Bitget 于 2025 年 8 月 20 日正式推出了其 RWA 指数永续合约。该产品通过专门与 特斯拉、英伟达 和 Circle 表现挂钩的合约,提供对真实世界资产定价的持续敞口。这一创新是加密衍生品交易直接反映代币化股票动态的关键机制,标志着连接传统和数字资产类别的关键一步。
解构金融机制
RWA 指数永续合约采用复杂的复合指数模型来建立定价。对于 特斯拉 RWA 合约,定价数据聚合自包括 xStocks 在内的多个代币化股票来源,从而降低了对单一价格馈送的依赖,并确保了稳健的估值。同样,英伟达 RWA 合约 汇集了来自各种发行方的代币化 NVDA 资产,以保持平衡定价,其运作方式类似于现有加密永续合约,在活跃交易时段内按小时结算。
针对 Circle 的 CRCL/USDT RWA 合约 也采用了这种复合指数策略,从不同的 RWA 代币来源获取价格数据,以增强参考和稳定性。这些 RWA 合约完全集成到 Bitget 的衍生品框架中,支持与其其他产品相同的保证金和杠杆设置。该交易所维持 5 天交易周期,按小时结算。在传统市场休市期间,价格保持不变,但交易者保留调整保证金或取消订单的功能。Bitget 强制执行严格的清算规则,与其加密衍生品保持一致,以管理交易风险。
商业策略与市场定位
Bitget 扩展到美国股票永续合约和 RWA 指数期货符合其扩大衍生品市场份额和吸引机构资本的更广泛战略。该平台的战略举措显著推动了其增长,到 2025 年年中,月度衍生品交易量平均达到 7500 亿美元,其中衍生品占其总活动的 90%。从 2023 年 11 月到 2025 年 6 月,Bitget 累计衍生品交易量达到 11.5 万亿美元,巩固了其在全球前四大交易所中的地位。
这一增长主要由机构参与推动,机构参与在 2025 年上半年贡献了 50% 的衍生品交易量 和 80% 的现货交易量。Bitget 已开发出机构级基础设施,包括统一保证金系统、机构借贷计划和流动性激励计划。该平台的原生代币 BGB 在今年迄今增长了 860%,使其成为 Bitget 上第三大交易资产。该平台的高流动性,通过其在聚合 ETH 和 SOL 现货深度方面的领先排名所证明,增强了其对需要可靠交易环境的机构参与者的吸引力。这一策略反映了 MicroStrategy 等实体的做法,这些实体已成功将传统金融资产与数字资产策略相结合。Bitget 在 萨尔瓦多 和 格鲁吉亚 获得监管许可进一步突显了其对合规性和全球市场扩张的承诺。
市场影响
Bitget 推出美国股票永续合约和 RWA 指数合约具有重大的市场影响。它加速了传统金融 (TradFi) 和去中心化金融 (DeFi) 的融合,推动加密市场走向“始终在线”的全球经济模型。这一发展预计将增加对 USDT 等稳定币作为抵押品的需求。它还可能激励其他加密交易所提供类似的传统金融产品,从而加剧竞争并加速这些不同市场的整合。
虽然这些新产品为加密参与者提供了多元化、对冲和投机交易机会的途径,但它们同时也将与传统股票市场波动相关的新的风险因素引入加密生态系统。Bitget 业绩指标所表明的机构参与度明显增加,表明加密衍生品作为一个公认的资产类别正在走向成熟。这一趋势与美国正在进行的监管对话一致,SEC 和 CFTC 等实体正在调查 24/7 资本市场 和永续期货合约的框架,预期传统和数字资产市场将协同运作的未来状态。
更广泛的背景
Bitget 最近的产品发布表明了行业向将真实世界资产 (RWA) 整合到区块链生态系统以及将加密衍生品扩展到传统金融工具的更广泛运动。全球监管机构正在逐步为数字资产建立更明确的框架。SEC 对数字资产 ETF 的不断演变立场,以比特币和以太坊现货 ETF 的批准为例,为未来的创新(包括质押 ETF)树立了先例。这种监管演变,加上 tZERO 申请 CFTC 的 DCO 和 DCM 许可证以连接传统衍生品和数字资产等举措,标志着向合规、整合的金融市场的战略转变。Bitget 等平台的扩展生动地说明了区块链技术如何被用于构建更高效、更可访问的资本市场,通过实现可编程和可定制的金融工具,为一些分析师所称的“资本主义 2.0”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