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DeFi 聚合器 1inch 推出了一项重大升级,通过在后台自动化复杂的代币封装过程,实现了无缝、一步到位的跨链代币互换,旨在提升用户体验和互操作性。
- 1inch 已部署一项升级,利用其 NativeOrderFactory 自动化代币封装。
- 用户现在可以在单次交易中执行跨链互换,消除了之前多步骤的过程。
- 这项发展旨在简化 DeFi 用户体验并增强跨链互操作性,而无需依赖传统桥接。
DeFi 聚合器 1inch 推出了一项重大升级,通过在后台自动化复杂的代币封装过程,实现了无缝、一步到位的跨链代币互换,旨在提升用户体验和互操作性。
DeFi 聚合器 1inch 推出了一项升级,实现了单步跨链代币互换,自动化了复杂的封装过程,并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 [如果可用,公布日期 - 否则省略] 当天,1inch 实施了一项协议升级,旨在简化跨链代币互换。此增强功能利用 1inch 专有的 NativeOrderFactory 自动化代币封装过程,这是以前由用户手动管理的技术要求。这种自动化允许在单个原子交易中直接交换代币,例如 ETH 或 POL,跨越不同的区块链网络。之前的多步审批流程已被移除,从而简化了 1inch 平台上的用户界面和交易流程。
历史上,作为去中心化交易所聚合器,1inch 利用封装代币促进高效的资产转移,并通过各种流动性来源实现用户的最佳汇率。例如,在 USDC 到 RAD 的交易中,1inch v3 路由器会自动将 ETH 转换为 WETH(封装以太币)作为中间环节,然后完成互换。封装代币对于 1inch 的限价订单协议的兼容和高效订单执行也至关重要。最近的升级标志着用户与此机制交互方式的转变;尽管封装代币仍然是底层架构的核心组件,但用户不再需要手动参与封装过程。NativeOrderFactory 现在抽象了这种复杂性,在单个跨链互换交易中以编程方式即时执行必要的封装和解封装操作。这种架构消除了对传统池化资产桥接的需求,而传统桥接在历史上一直容易受到攻击,占 Web3 中所有被黑客入侵价值的近 40%。
1inch 在 2019 年率先推出了 DEX 聚合,到 2025 年中期,其在 DEX 聚合器市场中占据了超过 60% 的份额,这归因于其 Pathfinder 算法、多链支持和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这项最新升级强化了 1inch 的战略,即提供无缝、非托管的交易体验,从而无需传统的跨链桥接。与依赖独立桥接界面甚至为桥接逻辑构建自己的区块链(例如 Symbiosis)的平台不同,1inch 专注于原生、无需信任的互换。这种方法与行业中简化跨链互操作性同时减轻与脆弱桥接架构相关的安全风险的更广泛趋势相符。通过直接集成此功能,1inch 旨在保持其竞争优势并增强其多链支持,特别是在最近将其 Fusion+ 扩展到非 EVM 链(如 Solana)之后。
1inch 的这一发展有助于去中心化金融 (DeFi) 生态系统的持续演进,特别解决了多个区块链之间流动性碎片化的挑战。跨链互换的简化预计将降低新用户的进入门槛,并减少经验丰富的交易者的摩擦,可能导致 1inch 平台上的交易量增加。在 2025 年第一季度,1inch 促成了平均每天 4.22 亿美元的聚合交易量,这凸显了对高效 DeFi 路由的需求。更广泛的市场正在见证去中心化交易所 (DEX) 正在获得市场份额的趋势;在 2025 年第二季度,DEX 现货交易量增长了 25.3%,达到 8760 亿美元以上,而中心化交易所 (CEX) 则下降了 28%。1inch 的跨链互换自动化与这一趋势相符,通过提供直接的钱包到钱包交换方法,避免了传统的“先卖出法币,再重新购买”方法或不太安全的桥接解决方案的复杂性和潜在费用。此举有望为跨链交易的用户体验树立新标准,促进 Web3 生态系统中的更大互操作性和流动性。强调避免依赖外部桥接提供商使 1inch 在跨链桥接漏洞一直是一个重大问题的环境中成为更安全的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