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第二季度,網路規模行業實現了創紀錄的7220億美元收入,這得益於與人工智慧相關的資本支出同比大幅增長77%,達到1220億美元。儘管這項前所未有的投資推動了主要科技公司的增長,但與此同時,自由現金流利潤率被壓縮至接近歷史最低水平,促使分析師警告稱,由於未經證實的人工智慧商業模式和強烈的市場炒作,可能存在「泡沫區域」。
在2025年第二季度,網路規模行業實現了創紀錄的7220億美元收入,同比增長14.1%。這一顯著增長伴隨著資本支出(capex)的 extraordinary 激增,從上一年增長77.0%至1220億美元,主要用於建設人工智慧(AI)基礎設施。儘管這些投資推動了領先的科技公司發展,但它們同時也在侵蝕自由現金流利潤率,重新引發了對市場估值過高和當前人工智慧商業模式可持續性的擔憂。
事件詳情
網路規模行業在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達到7217億美元,年化銷售額為2.82兆美元。同期,資本支出同比增長77.0%,總計1220億美元,其中年化資本支出的61%主要分配給數據中心計算和網路、電力、散熱和光纖等技術基礎設施。研發(R&D)支出增長17.8%至930億美元。儘管支出如此激進,現金儲備同比基本持平,為6290億美元,而債務增長8.9%至5670億美元。淨財產、廠房和設備(PP&E)同比飆升38.9%,達到1.111兆美元,員工總數增長1.2%至428萬人。
收入增長主要集中在主要參與者。亞馬遜(AMZN)收入增長13.3%至1677億美元,Alphabet(GOOG)增長13.8%至964億美元,微軟(MSFT)增長18.1%至764億美元。京東(JD)增長22.5%至493億美元,Meta(META)收入增長21.6%至475億美元。相反,富士通下降2.6%,百度收入下降3.5%,而阿里巴巴(BABA)由於近期剝離,僅增長1.9%。主要的資本支出由亞馬遜、Alphabet、微軟和Meta主導,合計佔全球總額的73%。
市場反應分析
這一創紀錄基礎設施建設背後的驅動力是投資者對人工智慧的壓倒性熱情。這種熱情得到了美國政府補貼、廣泛的消費者興趣以及技術買賣雙方之間自我強化的循環的進一步支持。然而,這種激增已將市場推入了分析師們所稱的「泡沫區域」長達數個季度,由於許多人工智慧商業模式未經證實,存在「巨大的崩盤下行風險」。
自由現金流(FCF)利潤率受到這些巨額資本外流的顯著影響。年化FCF利潤率降至13.3%,標誌著自2011年以來的第二低點,略高於2022年第四季度記錄的13.1%。單季度FCF利潤率11.0%與2022年第一季度持平,是現有資料庫中的最低點。儘管2025年第二季度年化期間的淨利潤率平均相對強勁,為20.8%——是2011年以來的歷史新高——但FCF被認為是衡量市場健康狀況更可靠的指標,因為淨利潤可能受到一次性項目或會計調整的影響。該行業的現金頭寸6293億美元仍超過其總債務5867億美元,但淨現金缺口已持續數年穩步縮小。
更廣泛的背景和影響
這次人工智慧基礎設施的激進投資週期與過去的投機狂潮,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末的網路泡沫,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當前的環境下,主要科技公司正在向人工智慧投入數十億美元,僅微軟、谷歌、亞馬遜和Meta在過去一年中就在人工智慧基礎設施上花費了超過2460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超過3200億美元。這引發了對這些支出的合理性以及回報實現的關鍵質疑。
此外,一項來自自治研究所的最新分析顯示,高達75%的標準普爾500指數公司在其最新的SEC備案文件中更新了官方風險披露,以納入對人工智慧的擔憂。其中,57家主要公司明確警告投資者,他們可能永遠無法從其巨額人工智慧投資中獲得回報,理由是投資回報率(ROI)不明確以及快速變化的合規挑戰。強調的關鍵風險包括加劇的網路安全漏洞、來自歐盟人工智慧法案等舉措的監管不確定性,以及與第三方模型相關的供應商依賴性增加和智慧財產權風險。
在區域方面,曾拖累全球增長的亞太市場現在正在反彈。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騰訊(0700.HK)和阿里巴巴等公司有望在2026年之前加速發展勢頭。小米也在為亞洲的增長做出貢獻,擴大其出口市場並投資於數據中心和人工智慧。
專家評論
分析師們越來越關注人工智慧市場調整的可能性。亨利·布洛杰特,一位以在網路時代做出預見性預測而聞名的前華爾街分析師,已經警告「人工智慧大蕭條」即將來臨。他強調,儘管人工智慧具有變革潛力,但當前的炒作週期與2000年崩盤前的估值過高如出一轍。布洛杰特指出,英偉達等人工智慧巨頭的估值飆升,其股價在大規模數據中心投資中飆升。
「儘管人工智慧在公共場合被宣傳為一項創新,但私下裡它被視為一個日益增長的威脅,」根據《世界經濟雜誌》強調的一份報告,這反映了公眾樂觀情緒與私人企業擔憂之間的分歧。
儘管資本支出巨大,一些專家指出,直接歸因於人工智慧的收入增長與支出規模相比仍然有限。這種分歧,加上內部企業警告,表明市場存在兩極分化,少數大型科技公司正在進行激進押注,而更廣泛的企業則在應對實施挑戰、技能差距和治理問題。
展望未來
網路規模行業的未來軌跡將主要取決於大規模人工智慧投資是否能轉化為可持續的、有利可圖的商業模式。需要關注的關鍵因素包括人工智慧基礎設施的實際投資回報、主要經濟體監管框架的演變,以及對人工智慧能力的需求是否繼續支持目前的資本支出速度。
分析師將密切關注市場是否進入生成式人工智慧Gartner炒作週期中的「幻滅谷」跡象,因為對成本不斷上升、數據短缺和監管障礙的擔憂可能會抑制其採用。人工智慧增長和支出集中在少數主要參與者身上,也引發了關於市場多元化以及如果人工智慧預期回報未能實現可能對更廣泛市場產生影響的問題。未來幾個季度將是決定當前人工智慧驅動的激增是代表可持續的技術革命,還是又一個處於修正邊緣的投機泡沫的關鍵。創新與投機之間的持續平衡將決定市場未來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