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富集團旗下北面品牌因成本上漲將生產從土耳其遷出
美國服裝鞋履巨頭威富集團(NYSE: VFC),即北面的母公司,正在對其製造業務進行重大的戰略調整。該公司正將北面約80%的生產從土耳其遷往成本較低的越南和孟加拉,此舉旨在緩解不斷上漲的製造成本。這一決定將影響其主要的土耳其供應商Gelisim Tekstil,並反映了全球服裝行業供應鏈再優化的更廣泛趨勢。
生產轉移詳情
此次戰略調整的核心涉及大幅減少對長期土耳其供應商Gelisim Tekstil的訂單。Gelisim Tekstil曾是北面全球最大的生產商之一,也是其在歐盟內最重要的供應商,但現在預計其每年來自北面的訂單價值將從約3000萬歐元驟降至400萬至500萬歐元之間。這一大幅削減意味著,在之前估計生產的400萬件產品中,只有40萬至50萬件將留在土耳其製造商處。Gelisim Tekstil董事會主席Mustafa Akcay證實了這一轉變,他表示:「從去年開始,他們決定轉向孟加拉和越南。約10%-20%的生產將保留。」
土耳其成本驅動因素分析
威富集團做出這一決定的動因直接源於土耳其生產成本的急劇上升。在過去三年中,該國經歷了最低工資302%的飆升和通貨膨脹290%的攀升。相比之下,同期美元兌土耳其里拉的匯率僅上漲了132%。這種差異使得土耳其的生產成本以美元計算時實際上翻了一倍多,使其在全球範圍內失去競爭力。Akcay詳細闡述了這一挑戰:
「2023年,勞動力成本上漲了110%,而匯率上漲了50%。我們容忍了紗線價格的差異。但在隨後的幾年裡,勞動力成本仍然遠高於匯率,這使得我們甚至比歐盟更昂貴。」 Gelisim Tekstil副主席Vedat Yavuz證實,儘管Gelisim Tekstil在質量和及時交付方面享有盛譽,但北面的搬遷決定「純粹是出於價格原因」。
更廣泛的背景和市場影響
此次生產轉移的連鎖反應超出了Gelisim Tekstil。土耳其紡織業作為一個整體正面臨著嚴峻的競爭力危機。土耳其出口商大會(TIM)的數據顯示,2024年紡織和原材料部門出口略微下降0.6%至95億美元,成衣出口下降6.9%至179億美元。該行業基於成本的競爭力指數在2025年第一季度暴跌至86.15,創下十年來的最低水平。因此,土耳其服裝產品現在比東亞產品貴約60%,比北非同類產品貴約45%。這導致了巨大的生產損失,土耳其服裝製造商協會(TGSD)報告稱,兩年內損失了46億美元,2024年前四個月有1270家公司倒閉,導致20700個工作崗位流失。
對於Gelisim Tekstil而言,直接影響是月度產能利用率急劇下降,已從2022年的100萬件降至目前的40萬至50萬件。該公司目前僱傭1200名員工,面臨著裁員一半的前景,正如Akcay所說:
「我們目前有1200名員工。如果事情沒有像我們希望的那樣發展,我們可能會與一些員工分道揚鑣。我們將收縮。從明年5月開始,員工數量可能會減少一半。」 該公司的出口收入在2022年為9000萬美元,2023年降至5000萬至6000萬美元,預計到2025年仍將保持類似水平。如果沒有新的合作夥伴關係,Gelisim Tekstil預計明年將萎縮50%。
從威富集團的角度來看,此舉是其更廣泛的「重塑」轉型計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該公司目標是到2025財年中期實現3億美元的年化成本節約,並目標中期淨營業收入擴大5億至6億美元。北面品牌已被確定為威富集團的關鍵增長動力,表現出持續的積極勢頭,包括在26財年第一季度在亞太地區需求和產品創新推動下實現6%的增長。成本削減措施預計將提升該品牌在威富集團投資組合中的盈利能力。
展望未來
北面的搬遷凸顯了全球服裝供應鏈中的重大重組。主要品牌越來越重視成本優化和供應鏈彈性,導致對製造足跡的持續重新評估。對於威富集團而言,這一轉變預計將有助於提高北面(其投資組合中的關鍵品牌)的利潤率和運營效率。
反之,土耳其紡織業的挑戰可能會持續存在,特別是考慮到持續的通脹壓力和工資上漲。該國的紡織製造商將需要通過探索新的市場機會、提高效率或轉向更高價值的生產來適應,以抵消對成本敏感訂單的流失。此次事件也為新興市場生產商提供了一個更廣泛的警示,即宏觀經濟不穩定對全球競爭力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