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pe 推出了專注於支付的 Layer 1 區塊鏈 Tempo,並與金融巨頭 Visa、德意志銀行和渣打銀行啟動了私人測試,目標是實現穩定幣支付每秒 100,000 次以上的交易。
美國金融科技領導者 Stripe 已開始對其新的專注於支付的 Layer 1 區塊鏈 Tempo 進行私人測試,參與方包括全球主要金融機構 Visa、德意志銀行和 渣打銀行。此舉將 Stripe 置於高吞吐量穩定幣交易的前沿,標誌著全球支付基礎設施的重大演變。該倡議旨在提高數位支付在各個產業的效率和可及性。
事件詳情
由 Stripe 與加密風險投資公司 Paradigm 合作孵化的 Tempo,旨在解決現有區塊鏈解決方案固有的可擴展性挑戰。該平台目標是實現每秒超過 100,000 次交易 (TPS) 的卓越處理能力,並達到亞秒級最終確認。這一效能基準顯著超越了目前的區塊鏈能力,例如,比特幣 通常處理大約 5 TPS,而 以太坊 處理大約 20 TPS,這突顯了 Tempo 針對大容量需求的設計。
Tempo 的一個關鍵區別是其穩定幣中立性,允許透過內嵌的自動化做市商 (AMM) 使用任何穩定幣支付交易費用。這消除了對波動性原生代幣作為燃料費的需求,提供了可預測的、以法定貨幣計價的成本,這對於機構採用至關重要。Tempo 透過分叉 以太坊 的 Reth 用戶端構建,保持了完全的 以太坊虛擬機 (EVM) 相容性,使開發人員能夠利用現有工具和框架。該平台還包含了支付專用通道、備忘錄和訪問列表支持以及可選的隱私設定。
除了 Visa、德意志銀行和 渣打銀行 之外,參與私人測試網階段的其他著名設計合作夥伴還包括電子商務巨頭 Shopify 以及人工智慧公司 Anthropic 和 OpenAI,它們正在探索代幣化微交易的用例。DoorDash、Revolut、Nubank、Coupang、Lead Bank 和 Mercury 等公司也參與其中,測試各種實際金融應用,例如跨境支付和 B2B 支付。
市場反應分析
Tempo 的推出以及全球各類企業的即時採用,突顯了市場對推動數位支付和區塊鏈技術創新的公司持看漲情緒。這一發展對傳統支付軌道構成了直接挑戰, urging them to accelerate their own modernization efforts. 對於參與的金融機構和企業而言,Tempo 有望顯著提高交易效率、降低成本並縮短結算時間,尤其是在跨境匯款和薪資支付方面。
Stripe 透過 Tempo 戰略性地進入區塊鏈基礎設施領域,鞏固了其作為不斷發展的數位支付領域關鍵提供商的地位。強調實際金融應用而非投機性交易,旨在彌合傳統金融與蓬勃發展的數位資產生態系統之間的鴻溝。強勁的產業參與表明了強大的機構信心,以及 Stripe 利用現有支付網路低效率的戰略舉措。
更廣泛的背景和影響
Tempo 進入了一個有望大幅增長的穩定幣市場。預測顯示,受穩定幣影響最大的全球支付基礎設施市場可能從 2025 年的約 2 兆美元擴大到 2035 年的 4 兆美元。穩定幣市場本身也經歷了快速擴張,流通量同比增長 90% 達到 652 億美元,日交易量持續在 200 億至 300 億美元之間。
監管環境也變得更加寬鬆,進一步刺激了機構的興趣。美國於 2025 年 7 月通過的 GENIUS 法案 尤為重要,它為穩定幣創新提供了框架。這與歐洲的 加密資產市場 (MiCA)、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 (FATF) 和 巴塞爾委員會 的資本規則等其他日益嚴格的全球監管相結合,表明加密市場正在走向成熟,為機構參與者提供了更大的清晰度並降低了監管風險。
這項舉措建立在 Stripe 之前在加密貨幣領域的戰略投資之上,包括其在 2024 年末收購穩定幣基礎設施公司 Bridge 以及在 2025 年中期收購加密錢包公司 Privy。Stripe 龐大的財務規模(2024 年處理了 1.4 兆美元的總支付額)使 Tempo 有望對 Web3 生態系統和企業金融產生重大影響。
展望
Tempo 成功通過私人測試網階段將是其更廣泛市場準備情況的關鍵指標。長期發展軌跡包括從策展測試網到無需許可模型的計畫過渡,這可能會吸引更廣泛的尋求可擴展基礎設施的開發人員和企業。未來幾個月需要關注的關鍵因素包括企業持續採用、其實際用例的擴展,以及它如何應對競爭格局,其中包括 Google 的 GCUL 和 Circle 的 Arc 等其他新興項目。Tempo 有潛力成為未來全球支付基礎設施的基礎元素,重新定義企業和消費者與數位貨幣的互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