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com (MNDY) 正在一個複雜的市場環境中航行,其特點是相互衝突的信號:普遍看漲的平均經紀商建議 (ABR) 與盈利估計的顯著負面趨勢並存。儘管該公司報告了超出分析師預期的強勁 2025 年第二季度業績,但這種分歧導致 Zacks 給出了“強烈賣出”評級。該股經歷了相當大的波動,在財報發布後大幅下跌,原因是保守的遠期指引、增長率放緩以及對軟體行業中 AI 顛覆的廣泛市場擔憂。
Monday.com (MNDY) 面臨衝突訊號,盈利預期下降
Monday.com (MNDY) 正在經歷市場認知的顯著分歧,這家協作工作管理平台儘管從經紀公司獲得了普遍看漲的情緒,但其盈利前景卻面臨顯著下滑。該股目前持有來自25家公司的平均經紀商推薦 (ABR) 1.40,介於「強烈買入」和「買入」評級之間。這種看漲立場與過去一個月其當前年度盈利的Zacks 共識估計下降 30.1% 形成鮮明對比,最終導致 Zacks 排名 #5 (強烈賣出)。
第二季度表現出色,但被前瞻性指引所掩蓋
Monday.com 公布了強勁的 2025 年第二季度業績,每股收益為 1.09 美元,顯著超出 Zacks 共識估計的 0.84 美元,實現了 +29.76% 的盈利驚喜。截至 2025 年 6 月的季度收入也超出預期,達到 2.9901 億美元,超出估計 2.00%,同比增長 27%。儘管有這些強勁的表面數據,該公司股價在公布後仍下跌超過 20%。
這種市場反應主要歸因於該公司保守的前瞻性指引。對於 2025 年第三季度,Monday.com 預計收入在 3.11 億美元 至 3.13 億美元 之間,僅略高於此前的共識估計,並預示著增長可能放緩。此外,第三季度非 GAAP 營業利潤率指引設定為 11-12%,低於第二季度報告的 15%,這表明對利潤率壓縮的擔憂。
市場反應:增長減速和人工智能顛覆
Monday.com 股票的大幅拋售主要與幾個超出即時盈利超預期的關鍵因素有關。分析師指出增長率明顯放緩;雖然全年收入目標 12.24 億美元至 12.29 億美元 仍反映約 26% 的增長,但這與前幾年(2024 年 33%,2023 年 41%)相比顯著減速。2025 年第二季度是 Monday.com 首次報告收入同比增長低於 30%。
影響軟體行業,特別是 Monday.com 的一個更廣泛的重大擔憂是 AI 顛覆的擔憂。「AI 導致軟體消亡」的說法,以及 AI 搜尋結果變化可能對漏斗頂部活動產生的影響,加劇了投資者的擔憂。這種情緒表明,即使是積極整合 AI 功能的公司,如 Monday.com,其估值倍數也可能面臨壓力。
更廣泛的背景和行業影響
Monday.com 面臨的挑戰並非孤立。該公司股票表現顯著不佳,過去一個月報酬率為 -25.1%,與同期 S&P 500 增長 +3.1% 和 Zacks 互聯網 - 軟體行業增長 0.7% 形成鮮明對比。年初至今,MNDY 股價已下跌 19%,而其行業和更廣泛的電腦和技術行業分別增長了 15.4% 和 20.4%。
估值指標也引發疑問,MNDY 目前的遠期 12 個月市銷率為 6.84 倍,高於行業平均水準的 5.74 倍。該公司的激進支出軌跡進一步加劇了擔憂,研發成本在 2025 年第二季度飆升至收入的 20%,高於一年前的 16%,這主要是由於 AI 相關投資。銷售和營銷費用佔收入的 47%,凸顯了顯著的客戶獲取成本。這種加速支出,加上 2025 財年預計 30% 的員工擴張,正在侵蝕營運效率,如 2025 年第二季度非 GAAP 營運利潤率從去年同期的 16% 收縮至 15% 所證明。
圍繞軟體公司和 AI 的擔憂在整個行業產生了連鎖反應。包括 SAP、Sage Group 和 Dassault Systèmes 在內的其他歐洲軟體巨頭也經歷了大幅下跌,其中 SAP 下跌超過 7%,在一個交易日內市值蒸發近 220 億歐元(260 億美元)。
展望未來:駕馭增長、盈利能力和 AI 整合
投資者將密切關注 Monday.com 在 AI 戰略投資與管理其費用基礎之間,同時應對收入增長放緩的能力。其股價變動的可持續性將主要取決於管理層的評論和未來展望。需要關注的關鍵因素包括該公司能否以減緩的收入增長來抵消不斷上升的成本、維持或提高營運利潤率,以及在不危及盈利能力的情況下有效整合 AI。
競爭格局依然激烈,Salesforce (CRM) 和 Atlassian (TEAM) 等強大競爭對手表現出更強勁的收入增長和更高的非 GAAP 營運利潤率。Salesforce 報告收入同比增長 11%,非 GAAP 營運利潤率超過 30%,而 Atlassian 實現 22% 的收入增長和 24.3% 的非 GAAP 營運利潤率。在充滿挑戰的市場環境中,Monday.com 的當前績效指標將與這些行業領導者進行基準比較,以努力重新獲得投資者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