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製藥行業正面臨一個複雜的局面,其中包括潛在關稅和不斷變化的藥品定價政策等重大監管和經濟不確定性。儘管面臨這些眼前的挑戰,該行業仍展現出強勁的長期增長潛力,主要得益於戰略性併購(M&A)和藥物研發的持續創新。禮來、強生、諾華、輝瑞和拜耳等主要參與者正透過有機增長和戰略擴張積極塑造該行業的未來。

開篇

美國和歐洲的製藥股正處於一個複雜的市場環境中,其特點是重大的監管和經濟不確定性。儘管當前關注的焦點是潛在關稅和不斷變化的藥品定價政策,但大型製藥板塊正積極透過戰略性併購(M&A)和藥物研發的持續創新,為實現強勁的長期增長進行佈局。包括禮來 (LLY)、強生 (JNJ)、諾華 (NVS)、輝瑞 (PFE) 和拜耳 (BAYRY, BAYZF) 在內的領先公司正處於這些變革性努力的最前沿。

事件詳情

製藥行業正經歷著顯著的監管壓力。川普總統重申對藥品進口徵收高額關稅(可能高達250%)的威脅,旨在鼓勵國內藥品生產,主要將生產從歐洲和亞洲國家轉移回美國。此外,擬議的最惠國(MFN)定價政策旨在使美國處方藥價格與最低國際價格保持一致,這給製藥公司未來的收入來源和報銷結構帶來了重大風險。

另一方面,該行業併購活動激增。主要製藥公司利用大量現金儲備,收購創新的中小型生物技術公司,以補充日益枯竭的內部管線,減輕廣泛專利到期的影響,並擴展到利潤豐厚的治療領域。近期值得注意的交易包括:賽諾菲於7月以約95億美元收購Blueprint Medicines默克提議以100億美元收購Verona Pharma以擴大其心肺管線,以及強生以146億美元收購Intra-Cellular Therapies以加強其神經科學產品組合並應對即將到來的Stelara專利懸崖。

主要製藥公司繼續嚴重依賴管線成功和新藥上市來抵消仿製藥競爭和專利懸崖。禮來憑藉其非常成功的藥物MounjaroZepbound鞏固了其在肥胖和糖尿病市場的領導地位,這兩款藥物在2025年第二季度分別創造了52億美元和34億美元的全球銷售額。該公司還透過近期併購交易戰略性地多元化進入心血管、腫瘤和神經科學領域。輝瑞專注於在COVID-19後重新點燃增長,尤其是在腫瘤領域,這得益於其430億美元對Seagen的收購。該公司預計到2030年新產品上市將帶來超過200億美元的風險調整後收入,預計這將抵消170-200億美元的專利到期影響。諾華在剝離山德士後,已將重點精簡為純粹的製藥業務,並憑藉KisqaliKesimpta等關鍵藥物保持強勁勢頭。在歐洲,拜耳股價下跌9.9%,此前該公司上半年稅前利潤下降5%,這凸顯了行業特有的挑戰。

市場反應分析

潛在的監管干預與戰略增長舉措之間的相互作用,在製藥行業內部形成了微妙的市場反應。短期內投資者情緒仍不確定至謹慎,這主要歸因於迫在眉睫的宏觀經濟和政策不確定性。這在歐洲市場尤為明顯,斯托克醫療保健指數在關稅威脅重申後下滑2.8%。像拜耳這樣的公司在這些擔憂中經歷了顯著的股價貶值並報告了利潤下降。

然而,大規模的併購活動預示著對目標治療領域長期前景的潛在信心。克服廣泛專利到期的必要性,以強生為預防Stelara專利懸崖而進行的戰略性收購為例,是這些整合背後的關鍵驅動因素。公司正在積極尋求多元化收入來源並 확보未來的增長引擎。例如,默克提議收購Verona Pharma明確旨在擴大其心肺管線,並減少其對重磅藥物Keytruda的長期依賴,該藥物在2028年後將面臨專利到期。

更廣闊的背景與影響

當前的併購浪潮是行業對持續補充管線和面對持續專利到期確保未來收入流的直接回應。這種積極主動的方法對於維持行業內的創新至關重要。EY-Parthenon生命科學部門負責人Ashwin Singhania就行業的併購格局評論道:

「總而言之,這仍然是一個艱難的環境,但希望隨著宏觀和政策烏雲的消散,這將給生物製藥公司帶來對其交易模型的信心,從而在併購上部署資本。」

Singhania進一步強調了免疫學在戰略上的吸引力,他指出,「免疫學的美妙之處在於,相同的作用機制可以應用於多種疾病」,這表明該領域去風險資產具有很高的潛在上行空間。

個別公司的業績表現說明了這些動態。禮來2025年第二季度營收同比增長38%至155.6億美元,毛利率高達84.3%,這凸顯了其GLP-1特許經營權的需求,儘管由於回扣導致一些價格實際下降。儘管禮來股價年初至今下跌2.2%,但2025年每股收益預期在過去60天內從21.91美元上升至23.03美元,反映出分析師對其管線和多元化戰略的潛在樂觀情緒。輝瑞目前的市盈率約為遠期收益的8倍,而歷史平均水平為15倍,在其重大的重組努力和管線擴張中,呈現出潛在被低估的機會。該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0%至147億美元,主要得益於其Abrysvo RSV疫苗和從Seagen戰略性收購的腫瘤資產。輝瑞龐大的研發投資,預計2025年約為110億美元,以支持多個治療領域的28個三期項目,使該公司能夠在克服眼前專利懸崖挑戰後實現持續的長期增長。

展望未來

大型製藥板塊有望繼續轉型,未來幾個月有幾個關鍵因素值得密切關注。不斷變化的監管格局,特別是關於關稅實施和藥品定價政策的進展,將顯著影響市場情緒,並可能重塑全球製藥供應鏈。與此同時,預計激進的併購活動將持續,因為公司將戰略性強化其管線以應對專利到期,並進軍腫瘤學、免疫學和罕見病等高增長治療領域。禮來強生諾華輝瑞等行業領導者的持續創新和成功新藥上市將是長期增長的关键決定因素,平衡眼前的宏觀經濟和政策不確定性與全球對新型醫療解決方案的持久需求。投資者將密切關注研發支出和後期臨床試驗的結果,將其作為未來收入潛力和行業表現的關鍵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