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公開募股(IPO)市場在2025年經歷顯著復甦,表現出強勁的投資者熱情。儘管興趣重新燃起,公司及其承銷商在IPO定價上採取「超級保守」策略,導致新上市公司首日大幅上漲。這一策略旨在培養市場信心,確保成功上市,並吸取了以往市場週期的經驗教訓。
2025年上半年,美國股市在**首次公開募股(IPO)**市場出現了一個值得關注的趨勢,投資者熱情重新燃起。然而,這種復甦伴隨著新發行定價上向「超級保守主義」的明顯轉變,這一策略推動了幾家近期上市公司在首日獲得了顯著收益。
首次公開募股市場的復甦與謹慎估值
最近幾週,一些知名公司紛紛進入公開市場。金融服務區塊鏈平台Figure Technology Solutions (FIGR)於上週首次亮相,其IPO定價約為每股25美元,募集資金7.875億美元。上市首日收盤價為31.11美元,較IPO價格上漲24%,此後股價一直徘徊在每股37美元左右。同樣,Chime Financial (CHYM)的股票以27美元上市,開盤價超過43美元,首日收盤價上漲37%以上,達到37.11美元,市值達到123億美元。
其他反映這一趨勢的著名IPO包括Figma (FIG)和Bullish,它們的首日漲幅分別約為250%和84%。CoreWeave (CRWV)在上市後股價也飆升了140%。Circle Internet Group (CRCL)在定價為31美元後,開盤價為83美元,並在幾週內飆升至260美元,隨後出現回調。與此同時,瑞典「先買後付」巨頭Klarna (KLAR)正計劃進行IPO,目標估值為140億美元,這與其2021年峰值460億美元相比大幅下調,其市值/收入倍數5倍也顯著低於公開金融科技公司平均8.8倍。
推動保守定價的因素
正如Rainmaker Securities董事總經理Greg Martin所觀察到的,IPO定價中的「超級保守主義」現象表明,公司及其承銷商刻意將首次公開發行價格定在低於市場最終可能承受的水平。這種金融機制旨在確保成功的市場首次亮相,從一開始就產生積極的勢頭和投資者信心。通過以感知到的折扣進入公開市場,新上市公司通常會經歷可觀的首日價格升值,這與更激進的定價策略形成鮮明對比,後者可能會導致「失敗的IPO」或股票交易價格低於發行價。這種方法反映了從以往市場週期中吸取的教訓,在那些週期中,估值過高的IPO經常導致投資者失望和表現不佳。
更廣泛的市場背景和投資者選擇性
IPO市場的重新樂觀標誌著顯著復甦,2025年美國IPO數量已與2024年全年總數持平。截至5月31日,傳統IPO已累計募集超過110億美元。今年的IPO表現明顯優於大盤,年初至今平均漲幅約為11%,而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1%。然而,投資者選擇性仍然很高,高度關注穩健的財務業績和價值創造潛力。2025年IPO群體的均值估值比其最高私人市場估值高出約25%,這與2020年和2021年出現的100%以上溢價形成鮮明對比。成功駕馭這種環境的公司通常更成熟,平均年齡為16年,而2015年為12年,並展示出經過驗證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續盈利的清晰路徑。
雖然1980年至2023年IPO的平均「首日跳漲」約為19%,但平均3年回報率也約為19%,通常跑輸大盤。這強調了投資者需要超越初始收益,關注企業的基本實力。潛在風險,如區塊鏈借貸領域不斷演變的監管審查(如Figure Technology Solutions所面臨的)以及更高的利率等更廣泛的宏觀經濟逆風,仍然是影響長期業績的因素。
展望未來:強大的管道和持續的紀律
即將進行的公開發行管道依然強勁,預計將有多家知名公司上市。StubHub計劃於2025年9月下旬上市,而雲安全領導者Netskope計劃於2025年秋季上市。以色列金融科技公司Lendbuzz正在申請15億美元的估值。來自Databricks、Canva等公司以及OpenAI和Anthropic的潛在巨型IPO可能會共同產生可觀的收益,如果全部管道執行,可能會超過2000億美元。這表明2025-2026年可能是自網路泡沫時代以來科技公司上市最重要時期之一。
對於著眼於公開市場的後期初創公司來說,準備工作至關重要。重點仍將放在強勁的單位經濟效益、清晰的盈利時間表、基於收入倍數而非投機性增長的保守估值預期、專業的治理結構以及多元化的商業模式上,以降低風險。風險投資公司也熱切期待著期待已久的流動性時刻,戰略性時機對於在有利的窗口期內將優質公司帶入公開市場至關重要。市場將繼續監測經濟報告、美聯儲政策決定和地緣政治發展,作為持續IPO活動的關鍵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