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消費品行業正在經歷重大轉變,國內公司(以 Dabur 挑戰 Colgate-Palmolive 為例)在美國關稅後利用民族主義情緒。雖然本土品牌旨在獲得市場份額,但印度政府的商品及服務稅改革旨在在外國機構投資者資金外流的情況下提振國內消費,從而重塑競爭格局。
印度消費品市場在貿易緊張局勢中競爭加劇
印度消費品市場正在經歷重大轉變,本土公司正利用對國內產品日益增長的情緒來應對與美國不斷升級的貿易緊張局勢。這種動態在牙膏行業尤為明顯,印度主要企業**Dabur India Ltd.**正在直接挑戰老牌美國品牌。
事件詳情
美國政府最近對印度進口商品徵收高達50%的關稅,引發了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再次呼籲公民擁抱「本土化」或印度製造商品。這種民族主義推動正在被印度公司積極利用。Dabur這家110 億美元的消費品公司發起了一項引人注目的廣告宣傳活動,公開鼓勵消費者避開美國品牌。雖然沒有明確點名競爭對手,但Dabur的廣告中出現的無品牌牙膏包裝酷似Colgate-Palmolive廣為人知的產品,並帶有「生於彼地,而非此地」的標語,巧妙地暗示了其外國血統。
這場競爭的利害關係巨大。根據 Euromonitor 2024 年的數據,Colgate目前佔據印度牙膏市場43%的主導份額。聯合利華的 Pepsodent 緊隨其後,Dabur以17%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三。民族主義情緒不僅限於牙膏,社交媒體上,尤其是在WhatsApp上,發起了抵制麥當勞、百事可樂和蘋果等知名美國品牌的運動。
市場反應分析
這種經濟民族主義的激增被營銷專家視為「瞬間營銷」,即品牌戰略性地與普遍的公眾情緒保持一致。
「我們如何才能利用這種情緒,至少在本週和下週?這正是所有這些品牌正在做的事情,」傳播顧問Karthik Srinivasan說。
儘管民族主義浪潮洶湧,但Dabur的即時股市反應卻有所緩和。DABUR.NS的股價當天收盤下跌1.02%至 547.05 盧比,而基準的Nifty 50指數則小幅上漲0.03%。
然而,印度更廣泛的快速消費品(FMCG)行業在這些貿易緊張局勢中表現出韌性。Nifty FMCG 指數上漲近2%,跑贏大盤。這種跑贏大盤的表現表明,投資者越來越將FMCG 行業視為「避風港」,因為它具有國內導向和持續的需求特徵,特別是在政府努力提振經濟的背景下。
作為對美國關稅的戰略反制措施,印度政府實施了重大的商品及服務稅(GST)改革。財政部長Nirmala Sitharaman證實,對396 種商品的稅率進行了下調,此舉預計將刺激國內消費,而國內消費佔印度GDP的61%。SS WealthStreet 創始人Sugandha Sachdeva強調,這些改革可以「簡化合規性、降低成本、釋放被凍結的營運資金並刺激消費,從而作為對抗全球關稅衝擊的戰略防禦」。瑞銀分析師也稱這些減稅措施是「及時且逆週期的措施」,對於維持增長至關重要,HDFC 銀行經濟學家Sakshi Gupta估計,這些措施可能在本財年為印度GDP增加高達0.30%,可能抵消較高關稅的一些不利影響。SMC Global Securities 高級研究分析師Seema Srivastava指出,擬議的兩級 GST 結構(5%和 18%)簡化了稅收系統。
更廣泛的背景和影響
印度憑藉其龐大的人口,仍然是全球消費品牌一個關鍵且有吸引力的增長市場,其中許多品牌通過Amazon.com等平台銷售,而 Amazon.com 控制著印度近三分之一的電子商務銷售額。儘管有民族主義的呼聲,但多年來美國品牌的影響力已深入到小城鎮。
當前的地緣政治氣候正在重塑全球供應鏈,帶來挑戰也帶來機遇。雖然印度公司正在利用愛國情緒,但市場專家指出,消費者購買決策最終取決於產品質量和價格,而不僅僅是民族主義標籤。這表明,長期成功將要求國內外品牌提供引人注目的價值主張。
然而,貿易緊張局勢導致外國機構投資者(FII)從印度市場流出大量資金,2025 年 8 月總計42 億美元。這種流出突顯了市場對全球經濟和政治變化的敏感性,即使國內消費策略正在實施以緩衝影響。
展望未來
印度消費品市場的軌跡可能受到地緣政治貿易動態和國內政策響應之間持續相互作用的影響。商品及服務稅改革在刺激內部消費方面的有效性將是值得關注的關鍵因素。在印度運營的外國品牌預計將加緊本地化戰略,調整產品和營銷以適應當地口味,以保持市場相關性。同時,印度品牌將繼續尋求機會,通過吸引民族自豪感和具有競爭力的定價來擴大市場份額。未來幾個季度將揭示這些民族主義情緒在多大程度上轉化為消費者行為和市場主導地位的持續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