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本文提供關於主要議題或事件的簡要概述。
-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提議對進口品牌藥徵收100%的關稅後,歐洲和亞洲製藥股均出現下跌。
- 諾和諾德、羅氏、諾華和阿斯利康等主要公司股價下跌,整個歐洲製藥行業預計不確定性增加。
- 擬議的關稅將於10月1日生效,引發了對其如何適用於現有貿易協定以及對全球藥品供應鏈和消費者成本潛在影響的疑問。
本文提供關於主要議題或事件的簡要概述。
週五早盤交易中,主要歐洲製藥公司的股價出現下跌,投資者對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宣布擬對品牌藥品進口徵收100%關稅做出反應。此舉給全球貿易政策和製藥行業的盈利前景帶來了顯著的不確定性。
特朗普總統通過Truth Social表示,美國政府打算對品牌和專利藥物徵收100%的關稅,同時對重型卡車徵收25%的關稅,並對家具徵收其他稅費,藥品關稅定於10月1日生效。此公告是在早前對主要貿易夥伴徵收多輪關稅之後發布的,並被政府視為保護國內產業和國家安全的措施。除非公司已在美國境內建立生產設施,否則擬議的品牌藥品關稅將適用於所有進口產品。
具體公司立即感受到壓力,諾和諾德、羅氏、諾華和阿斯利康在Tradegate平台上的股價跌幅在1.2%至2.4%之間。僅阿斯利康在倫敦交易中就下跌了1.4%。市場反應超出了歐洲範圍,也影響了亞洲製藥股。澳大利亞CSL跌至六年低點,日本住友製藥下跌3.4%,香港和印度的醫藥指數也出現虧損。香港恒生指數上的醫療保健公司,如阿里巴巴健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和京東健康國際有限公司,均下跌近3%,而韓國KOSPI指數上的SK生物製藥下跌3.4%。
市場即時下跌反映了投資者對品牌藥100%關稅潛在財務影響的深切擔憂。鑑於藥品被歸類為必需品,歷史上它們一直免於此類廣泛的關稅行動。這種前所未有的政策轉變帶來了相當大的不確定性,特別是在“品牌或專利”藥物的定義以及這些關稅將如何與現有貿易協定相互作用方面。儘管美國最近與日本和歐盟達成了貿易協議,但許多具體細節,尤其是關於通用藥品等某些商品的豁免,一直處於變動或解釋之中。這些新關稅是額外徵收還是取代現有條款的不明確性,是市場波動的主要驅動因素。
這項最新的關稅提案是特朗普政府自2025年1月以來實施的一系列更廣泛的保護主義政策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對大多數進口產品徵收10%的基準關稅,以及對各國徵收額外的互惠關稅。雖然之前的協議為歐盟和日本的通用藥品及其前體提供了一些豁免,但目前對品牌藥的提案似乎針對的是不同的市場領域,可能擾亂既定的供應鏈。三菱日聯金融集團的分析師強調,“定義上的細微差別對於日本、中國和新加坡的出口商將至關重要。”例如,新加坡目前近40%的美國藥品出口獲得豁免,面臨著重大風險。關稅由進口商支付,這意味著成本負擔可能會轉嫁給美國消費者,可能導致更高的醫療保健費用。
像阿斯利康這樣的公司已積極應對不斷變化的貿易格局。這家英國製藥巨頭於2025年7月宣布計劃在2030年前在美國投資500億美元用於本地藥品生產,這一戰略預計將通過符合美國生產相關的豁免條件來幫助其減輕新關稅的影響。
行業團體和專家對關稅的潛在影響表示強烈擔憂。加拿大商會戰略政策和供應鏈副總裁**帕斯卡爾·陳(Pascal Chan)**警告稱將產生嚴重後果:
“對美國人來說,這將導致即時物價上漲、保險系統緊張、醫院短缺,以及患者配給或放棄必需藥物的真正風險。”
這些觀點強調了製藥行業的關鍵性質,以及貿易政策對公眾健康和經濟穩定產生影響的潛力。
10月1日品牌藥100%關稅的生效日期將是全球製藥行業的關鍵時刻。需要關注的關鍵因素包括美國政府對這些關稅範圍和適用性的進一步澄清,特別是對歐盟和日本等貿易夥伴。隨著公司評估在美國本土生產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與承擔高額進口關稅之間的權衡,該行業正準備應對全球藥品定價、供應鏈戰略和企業投資決策的潛在轉變。美國製藥遊說團預計將加大努力,挑戰或減輕這些關稅的影響,凸顯地緣政治、全球市場和企業戰略之間持續的相互作用。投資者將密切關注監管更新和公司公告,以了解如何應對這些挑戰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