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S控股公布2025年第二季度強勁財務業績,營收和調整後EBITDA均實現增長。然而,其報告利潤的很大一部分來源於11億人民幣的非經常性「異常項目」,這使得人們對其潛在盈利能力的可持續性產生疑問,儘管該公司採取了戰略性的「輕資產轉型」並獲得了初步的市場積極反應。
GDS控股財報揭示非經常性項目對盈利能力影響顯著
GDS控股有限公司 (NASDAQ: GDS, HKEX: 9698),中國領先的數據中心開發商和運營商,於2025年8月20日公布了其2025年第二季度財務業績。報告詳細說明了強勁的營收增長和淨虧損收窄,最初引發了積極的市場反應。然而,對財務機制的深入分析揭示,報告盈利能力的很大一部分是由非經常性事件推動的,這引發了對公司潛在盈利質量和可持續性的審查。
事件詳情:2025年第二季度業績與戰略轉型
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GDS控股報告淨收入為人民幣29.003億元(合4.049億美元),同比增長12.4%。調整後EBITDA同比增長11.2%,達到人民幣13.718億元(合1.915億美元),調整後EBITDA利潤率為47.3%。公司淨虧損較2024年第二季度顯著收窄64%,達到人民幣7060萬元(合990萬美元)。每股收益(EPS)錄得虧損0.06美元,遠優於分析師預期的虧損0.39美元。
公布後,GDS股價出現初步上漲,盤前交易中上漲4.08%,反映了投資者即時的樂觀情緒。這種積極情緒部分歸因於公司執行的「輕資產轉型」戰略。該戰略的關鍵組成部分包括成功完成C-REIT IPO,其中GDS將穩定的數據中心資產貨幣化,同時保留20%的股權,產生了可觀的淨現金。C-REIT IPO實現了令人印象深刻的16.9倍的倍數。此外,GDS通過可轉換債券和股權發行籌集了6.765億美元,從而使其2025年全年資本支出指引從人民幣43億元大幅削減至約人民幣27億元。公司還改善了資產負債表,淨債務與LQA調整後EBITDA倍數從第一季度的6.6倍降至第二季度的6.1倍。
從業務戰略角度來看,GDS繼續強調抓住未來AI驅動的需求,在一線市場持有900兆瓦的電力土地用於開發。其國際平台DayOne在2025年第二季度獲得了246兆瓦的新客戶承諾,並計劃在未來18個月內進行潛在的IPO,旨在實現價值多元化並接觸全球超大規模公司。
利潤質量與市場反應分析
儘管頭條數據亮眼,但對GDS控股盈利能力的仔細審查揭示了其對非經常性「異常項目」的顯著依賴。分析表明,截至2025年6月的過去十二個月中,公司的利潤因這些項目獲得了約11億人民幣的提振。這些項目本質上預計不會在後續期間重複出現,因此法定利潤作為公司真實潛在盈利能力的指標可靠性較低。儘管GDS在去年虧損後今年恢復盈利,但由於這些一次性收益的巨大影響,此次扭虧為盈的質量值得商榷。
「我們的數據顯示,GDS控股的利潤在過去一年中因異常項目獲得了11億人民幣的提振。雖然利潤增長通常被視為積極因素,但非經常性事件的顯著貢獻往往意味著此類提振在後續期間無法持續,可能使得法定利潤成為衡量真實潛在盈利能力的不可靠指標。」
這種差異表明,儘管最初市場反應積極,但隨著市場充分消化這些非經常性利潤的影響,投資者情緒可能會轉向謹慎或看跌。該股目前以259.23的市盈率(P/E)進行溢價交易,這進一步凸顯了對可持續、高品質盈利的需求。
更廣泛的背景與啟示
「輕資產轉型」戰略,特別是成功的C-REIT IPO,為數字經濟中其他資本密集型基礎設施公司樹立了先例。通過將穩定資產貨幣化和循環利用資本,GDS展示了一個可重複的融資引擎,這可以減少對傳統融資的依賴,從而可能使其有別於同行。然而,非經常性項目對報告盈利能力的影響,使得有必要仔細評估該戰略對可持續盈利增長的長期影響。
管理層維持了2025年全年營收和調整後EBITDA指引,表明儘管通過C-REIT和其他交易進行了資產剝離,但仍充滿信心。儘管如此,挑戰依然存在,包括第二季度中國人工智能需求相對平靜,這歸因於芯片供應的不確定性,導致每平方米月服務收入略有下降1.7%。
展望未來
展望未來,投資者將密切關注GDS控股,以尋找非經常性項目影響之外可持續的潛在盈利能力的證據。需要關注的關鍵因素包括公司將其「輕資產轉型」轉化為持續經營收入的能力、中國人工智能驅動需求的加速,以及DayOne平台國際擴張和潛在IPO的進展。其增長軌跡的可持續性及其提供高質量盈利的能力對於證明其高估值和保持投資者長期信心至關重要。隨著市場關注公司財務業績的經常性因素,最初的樂觀情緒可能會讓位於更嚴格的審查。管理和減輕每平方米月服務收入壓力的努力也將是未來業績評估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