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就線上金融欺詐問題瞄準科技巨頭
歐盟已啟動一項重大的監管行動,正式要求包括蘋果 (AAPL)、Alphabet (谷歌) (GOOGL) 和微軟 (MSFT) 以及Booking Holdings 在內的 主要科技公司提供資訊,說明其打擊線上金融詐騙的措施。此舉突顯了人們日益增長的擔憂,即這些平台可能未能充分監管欺詐活動,而這些活動每年給歐洲公民造成超過40億歐元(合47億美元)的損失。
事件詳情
在**《數位服務法案》(DSA)** 框架下,歐盟監管機構正在審查這些公司如何管理和預防一系列欺騙性行為。此次調查特別針對應用程式商店中的虛假銀行應用程式、搜尋引擎中出現的欺詐性搜尋結果以及預訂平台上的虛假住宿列表等漏洞。歐盟技術主管Henna Virkkunen 強調,由人工智慧增強的複雜詐騙構成的威脅日益加劇,她表示:
「我們必須確保線上平台真正盡全力檢測和預防此類非法內容。」
此舉標誌著DSA對金融犯罪的關注更加深入,此前曾就選舉干預和兒童安全問題採取過監管行動。儘管Meta旗下的Facebook和Instagram因其他問題仍在調查中,中國平台Temu和Shein也面臨單獨調查,但當前的要求突顯了歐盟對數位治理的全面方法。
監管要求和市場反應分析
歐盟加強審查的驅動力在於線上欺詐給消費者造成的巨大經濟和心理損失。監管要求旨在確定這些科技巨頭為識別和減輕與詐騙相關內容所採用具體的風險管理策略。此次打擊行動的時機恰逢全球範圍內監管執法力度加大,2025年上半年對機構的金融處罰比上一年同期激增417%,達到12.3億美元。
這種強化的監管環境預示著當局優先事項的重新調整,他們越來越關注數位平台在助長非法活動方面的作用。人工智慧的出現是一個特別值得關注的問題,因為它可能使詐騙更具說服力,更難被消費者識別,從而加劇了對網路釣魚和欺詐性投資計劃的脆弱性。
更廣泛的背景和影響
歐盟的數位法規,包括DSA,預計將給美國科技公司帶來巨大的財務負擔。最近的一項研究估計,美國公司每年的合規成本可能從保守的389億美元到高達976億美元不等,其中包括合規支出、潛在罰款以及因產品限制造成的收入損失。具體而言,僅遵守DSA一項法規,預計每年將使美國公司花費約7.5億美元。此外,不遵守DSA規則可能會導致巨額罰款,最高可達公司全球年收入的6%。
這種監管環境要求在歐洲市場營運的科技公司進行戰略重新評估。財務影響不僅限於直接罰款,還會影響產品開發、市場定位,並可能抑制創新。歐盟的積極立場也與更廣泛的反洗錢 (AML) 工作相一致,一項新的全面AML一攬子計畫將於2025年年中全面生效,將引入更嚴格的合規措施並設立反洗錢管理局 (AMLA)。
展望未來
預計歐盟的監管壓力將持續下去,這表明將繼續關注平台對有害和非法內容,特別是金融欺詐的責任。受這些調查影響的公司,包括蘋果、谷歌和微軟,可能會面臨因加強內容審核、欺詐檢測和合規工作而增加的營運成本。這些調查的結果可能為全球未來的數位監管樹立先例,影響科技公司如何設計和部署服務以預防金融犯罪。投資者將密切關注任何可能影響這些知名科技行業實體財務業績和市場地位的巨額罰款或強制性營運變化的跡象。
來源:[1] 歐盟就線上金融詐騙問題瞄準蘋果、谷歌和微軟 (https://finance.yahoo.com/news/eu-targets-app ...)[2] 歐盟就每年給歐洲人造成40億歐元損失的線上欺詐問題瞄準蘋果、谷歌、微軟 (https://vertexaisearch.cloud.google.com/groun ...)[3] 歐盟要求蘋果、谷歌和微軟說明其應對金融詐騙的措施 (https://vertexaisearch.cloud.google.com/gro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