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OpenAI 在 ChatGPT 中推出了「即時結帳」功能,實現了直接購買產品,此舉對電子商務股票產生了重大影響。
- OpenAI 在 ChatGPT 中推出了「即時結帳」功能,方便在對話中直接購買產品。
- 該功能最初支援美國 Etsy 賣家,並計劃擴展到超過一百萬的 Shopify 商戶。
- 受此消息影響,Etsy (ETSY) 股價飆升 14.4%,Shopify (SHOP) 股價上漲超過 5%,反映出投資者強烈的樂觀情緒。
OpenAI 在 ChatGPT 中推出了「即時結帳」功能,實現了直接購買產品,此舉對電子商務股票產生了重大影響。
美國電子商務股票在 2025 年 9 月 29 日星期一收高,投資者對 OpenAI 宣布「即時結帳」——一項允許在 ChatGPT 內直接購買產品的新功能——做出了積極反應。這項戰略舉措最初與 Etsy (ETSY) 賣家合作推出,並計劃與 Shopify (SHOP) 商戶進行更廣泛的整合,刺激了兩家公司股價的顯著上漲。
此次市場動盪的核心事件是 OpenAI 在其 ChatGPT 平台內推出了「即時結帳」功能。該功能於 2025 年 9 月 29 日推出,允許 ChatGPT 充當「代理式購物系統」,使用戶能夠直接在對話介面中發現、比較和購買產品。這項舉措利用了與 Stripe 共同開發的新開源代理式商業協議(ACP),促進了無縫的單品交易。初始階段支援從美國 Etsy 賣家處購買,這一合作立即為 Etsy 提供了進入 ChatGPT 龐大用戶群體的機會。OpenAI 已明確表示計劃將此功能擴展到超過一百萬的 Shopify 商戶,包括 Skims 和 Glossier 等知名品牌,標誌著其向更廣泛電子商務領域的重大擴展。這種範式轉變將產品發現從傳統的搜尋或瀏覽模式轉變為對話式 AI 驅動的體驗,旨在奪取估計達 5 兆美元的全球電子商務市場的一部分。
金融市場對 OpenAI 進軍直接商務的舉動做出了迅速而果斷的反應。Etsy (ETSY) 的股價顯著上漲 14.4%,成為表現最好的股票之一。與此同時,Shopify (SHOP) 在美國上市的股價上漲 4.5%,反映出投資者對未來增長的預期。分析師公司 BTIG 通過將其對 Etsy 的目標價從 72.00 美元上調至 81.00 美元,並維持「買入」評級,強化了這一積極展望。此次調整考慮了自由現金流目標倍數的增加和前瞻性估值年度。
這種熱情源於 OpenAI 為商家創造一個重要新銷售渠道的潛力。通過在 ChatGPT 中嵌入購買功能,OpenAI 有望捕獲交易並介入客戶關係,從而在不斷發展的對話式商業領域有效地建立一個「收費站」。儘管商家向 OpenAI 支付未披露的交易費用,但購物者不承擔額外費用,且履行、退貨和客戶支持仍由商家負責。BTIG 估計,基於對 ChatGPT 購物相關查詢的預測,此次合作可為 Etsy 帶來約 1 億美元的商品總價值(GMV),約佔該公司 2025 年預估合併 GMV 的 0.9%。
這一發展標誌著電子商務生態系統發生了深刻轉變,商業正日益從傳統的零售商網站和搜尋引擎遷移到對話式 AI 介面。OpenAI 的策略利用了 ChatGPT 每週 7 億用戶和新興的消費行為,尤其是 Z 世代,他們越來越多地參與社交和視訊驅動的購物。此舉不僅通過交易費用使其收入來源超越訂閱模式,還直接挑戰了 Amazon 和 Google 等老牌電子商務巨頭,這些巨頭的商業模式嚴重依賴搜尋廣告和市場佣金。
儘管 OpenAI 的具體費用結構仍屬機密,但早期估計佣金率約為 2%。這一費率明顯低於典型的市場費用,例如 Amazon 的 15% 推薦費或 TikTok Shop 的 6%,與 Google 取消購物佣金的決定形成鮮明對比。這種有競爭力的定價策略可能旨在激勵商家採用並迅速擴大「即時結帳」功能。然而,長期最優費率可能會上升到 4-6%,因為商家依賴性和用戶習慣會鞏固,特別是考慮到 OpenAI 基於其模型質量、用戶群和網路效應的市場影響力。該公司堅稱,產品排名是基於相關性、可用性、價格、質量和即時結帳功能,而不是基於更高的費用獲得優惠待遇。
向 AI 驅動商業的轉變是行業內公認的趨勢。Shopify 產品副總裁 Vanessa Lee 闡述了這一觀點,她表示:「> 購物正在迅速變化。人們在 AI 對話中發現產品,而不僅僅是通過搜尋或廣告。」這種觀點強調了電子商務平台適應和整合這些不斷變化的消費者行為的策略必要性。
展望未來,OpenAI 已表示計劃將「即時結帳」擴展到單品購買之外,包括多件商品購物車,並擴大其商戶和區域覆蓋範圍。此次擴展的成功將取決於持續的用戶採納、商戶整合以及底層 代理式商業協議 的無縫運行。然而,AI 在商業領域的快速發展也引發了關於監管審查的重要考量,特別是數據隱私、消費者衝動購買的同意以及潛在的反壟斷影響,尤其是在歐盟等地區。AI 驅動購物領域的競爭也日益激烈,Amazon 積極開發 Lens Live 和 Rufus 等功能,Walmart 和 Alibaba 也在推行類似的 AI 策略,預示著電子商務領域充滿活力和競爭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