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銀行發布警示性展望,預計美國將面臨即將到來的關稅上調和勞動力市場緊縮帶來的重大經濟挑戰。這些因素可能導致巨大的貿易影響和經濟增長放緩,給美聯儲帶來複雜困境,並給美國股市帶來看跌信號。

根據德意志銀行最近的警告,美國經濟面臨擬議關稅增加和勞動力池縮減帶來的巨大阻力。這些綜合壓力預計將導致4500億美元的貿易影響和經濟增長的顯著放緩,為貨幣政策創造一個充滿挑戰的環境,並可能對股票估值構成下行壓力。

事件詳情

德意志銀行的分析強調了兩個主要擔憂。首先,關稅預計將大幅升級。「解放日」關稅最初設定為對所有美國進口商品統一徵收10%,預計將提高到平均有效稅率15-20%。這種上漲相當於對估計3萬億美元的進口商品徵收約4500億美元的額外稅款,約佔全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5%。此舉將標誌著自1968年《收入法案》以來最大規模的增稅之一,美國有效關稅稅率可能接近20%。

其次,由於人口結構變化和政策調整,勞動力市場預計將進一步緊縮。某些拜登時代的就業計劃到期以及移民速度放緩,可能導致超過70萬勞動力離開。目前美國近70萬人處於臨時保護身份(TPS)之下,其中超過95%是勞動力的一部分,而在年底前超過一半的此類計劃到期,對勞動力供應構成直接威脅。

市場反應分析

關稅升級和勞動力收縮的雙重挑戰,極大地複雜化了美聯儲在經濟增長和物價穩定之間取得平衡的努力。關稅是通貨膨脹的直接來源,推高了各種商品類別的價格。這種供給側通貨膨脹特別難以通過常規利率調整來管理,因為它即使在經濟活動放緩的情況下也可能持續存在。2025年美國有效關稅稅率達到18.6%,為1933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導致個人消費支出(PCE)總價格在12個月內上漲2.6%。

與此同時,勞動力市場已經顯示出走弱的跡象,非農就業人數增幅顯著放緩。2025年8月的報告顯示,僅增加了2.2萬個就業崗位,遠低於預期,失業率攀升至四年來的新高4.3%。勞動力池的縮減加劇了這一趨勢,可能導致雇主的工資壓力更高,或者相反,導致更明顯的經濟放緩。這種情況引入了一種潛在的「滯脹」動態,即物價繼續上漲而經濟增長停滯不前。

更廣闊的背景和影響

歷史記錄表明,關稅與不利的市場結果之間存在明確聯繫。過去的案例,例如1929年的斯姆特-霍利關稅和2002年實施的鋼鐵關稅,都與即時市場修正、市值大幅損失和重大失業有關。標普500指數在2002年3月至2003年5月鋼鐵關稅期間市值顯著損失2萬億美元,這突顯了保護主義措施對國內行業和投資者產生反作用的潛力。

針對特定行業的脆弱性也正在出現。嚴重依賴進口的行業,例如製造業(尤其是鋼鐵和鋁用戶)和汽車行業,面臨著投入成本增加和供應鏈中斷的風險。農業部門在貿易爭端中歷來是附帶損害的受害者,墨西哥和中國等貿易夥伴的報復措施曾導致大豆出口大幅下降。耐用消費品也因關稅轉嫁和全球供應鏈波動而面臨高風險。相反,一些行業表現出韌性;技術,特別是半導體,以及製藥行業利用政府的再岸激勵措施來抵消關稅影響,而建築工程行業則受益於穩定的投入成本和效率提升。

專家評論

摩根大通美國經濟學家Abiel Reinhart表示,如果實現永久性的5%關稅稅率,可能會實質性提升增長預測並降低2025年核心CPI預測。然而,目前的軌跡指向更高的稅率。關於勞動力變化的影響,美國西班牙裔商業委員會(USHBC)主席兼首席執行官Javier Palomarez指出,加強移民執法可能導致消費者支出減少,他表示「周邊地區正在感受到影響並因人們外出減少而損失收入。」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承認「勞動力市場面臨的下行風險正在上升」,這進一步突顯了央行必須保持的微妙平衡。摩根大通全球首席策略師David Kelly警告稱,雖然預期會降息,但它們「可能會通過侵蝕依賴儲蓄利息的退休人員的收入而無意中抑制經濟活動,從而可能導致消費者支出減少。」

展望未來

金融市場正密切關注美聯儲,普遍預計其將在2025年9月實施降息,這主要是受勞動力市場走弱跡象的推動。雖然此舉可能為股市,特別是在科技等增長型領域帶來初步的積極飆升,但關稅和勞動力限制引發的更廣泛經濟不確定性仍然是一個重要因素。QQQ指數,通常是科技股的代表,通常會受益於較低的借貸成本。然而,整體環境表明投資者需要高度警惕,持續關注消費者行為、勞動力趨勢和不斷演變的地緣政治格局對於未來幾個月駕馭市場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