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轉變重新定義國際電子商務格局

美國最近實施了一項重大的貿易政策變革,取消了「微量」關稅規則。此前,這項豁免允許價值 800 美元或以下的商品免稅進入美國,促進了龐大的全球電子商務貿易。這項規則的廢止立即給國際包裹遞送帶來了營運複雜性,並導致消費者對網上購物中意外出現的關稅帳單感到困惑。

事件詳情:「微量」豁免的終結

「微量」稅收豁免於上月生效,這項悄然的取消標誌著美國貿易政策的重大轉變。這項豁免一直是國際電子商務的基石,使消費者能夠從世界各地收到商品,而無需為低價值商品支付關稅。據估計,以前有超過 90% 的運往美國的包裹價值低於此豁免閾值。這項政策變化被普遍認為會影響主要的國際物流提供商,包括 聯邦快遞 (FDX)聯合包裹 (UPS)德國郵政集團 (DHLGY),這些公司處理著大量的跨境貨物運輸。

最初,這項政策轉變是在特朗普總統於 2025 年 4 月 2 日公佈「關稅委員會」後生效的。儘管更廣泛的「關稅委員會」政策面臨法律挑戰和調整,但「微量」豁免的終結已經進行,並立即在市場引起反響。

市場反應分析:營運混亂和成本影響

「微量」規則廢止的直接後果是在國際包裹遞送領域造成了廣泛的營運混亂。物流公司正在應對新的海關程序和徵收關稅的必要性,這一過程增加了顯著的複雜性和成本。例如,聯邦快遞預計將報告季度利潤減少,其首席財務官 John Dietrich 表示,公司預計本季度將因美國關稅(主要針對來自中國的商品)而遭受約 1.7 億美元的損失。根據德意志銀行分析師的說法,這一影響約佔聯邦快遞同期總收入的 0.8%。同樣,德國郵政的敦豪 (DHL) 子公司最初面臨中美包裹量 下降 35% 的情況,如果這項政策在全球範圍內實施,其營運利潤可能每年減少高達 2.31 億美元。

其影響不僅限於物流,還延伸到嚴重依賴國際採購或直接面向消費者運輸的零售商。例如,露露檸檬透露,「微量」豁免的終結將影響其 66% 的美國銷售額,估計成本約為 3 億美元,或約 250 個基點利潤。其他零售商,如 Etsy,在新稅生效後其股價也下跌,這凸顯了嚴重依賴外部商品流入的公司的脆弱性。

更廣泛的背景和影響:消費者負擔和戰略轉變

這項政策轉變正在加速關稅成本向消費者價格的轉嫁。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現有關稅已使總體消費者價格上漲 0.5%,從而使平均實際家庭收入每年減少 1,300 美元。利潤微薄且高度依賴進口的行業,如服裝業(在早期關稅上調後,鞋類價格飆升 44%,服裝價格上漲 40%),特別容易將這些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這些影響正在導致公司進行重大的戰略調整。例如,德國郵政為應對危機,實施了成本削減,投資於數位化海關自動化,並減少了中美航線的空運能力。他們還在地理上實現多元化,轉向亞太和拉丁美洲的高增長市場,並進行近岸投資。敦豪首席財務官 Melanie Kreis 強調,在這種不斷變化的環境中,需要「靈活的成本管理和數位化彈性」。

沃爾瑪等公司警告稱,「更高的關稅將導致更高的價格」,因為它們無法「吸收所有壓力,考慮到零售利潤微薄的現實」。這凸顯了消費者日益增加的負擔以及購買行為可能發生轉變的可能性。

展望未來:持續波動和不斷演變的策略

市場預計物流和電子商務領域將持續波動和戰略調整。對包括「解放日」關稅在內的各種關稅政策的持續法律挑戰可能會帶來進一步的不確定性。最高法院的審查(預計在 11 月口頭辯論後進行)可能會產生重大影響,可能要求政府退還已徵收的數十億美元關稅。

對於物流公司而言,適應新的監管環境將涉及進一步投資於海關合規的數位解決方案,並可能重組國際航運網絡。零售商將需要重新評估其供應鏈,可能探索國內採購或調整定價策略以減輕關稅影響。長期前景表明,國際貿易將面臨一個更複雜、成本可能更高的局面,公司將優先考慮供應鏈彈性和效率以應對這些不斷變化的壓力。受更高價格驅動的消費者支出影響仍是需要關注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