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速覽
本段落簡要概述了主要主題或事件。
- 要點 1 - 中國的併購活動集中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黃金、銅和鋰資源。
- 要點 2 - 紫金礦業集團和洛陽鉬業集團正在推動此次擴張,提升銅產量和鋰精煉能力。
- 要點 3 - 這一戰略有望影響大宗商品價格、全球供應鏈以及關鍵原材料的競爭。
本段落簡要概述了主要主題或事件。
中國礦業公司正在顯著擴大其全球業務,主要目標是非洲和拉丁美洲的黃金、銅和鋰資產。這一戰略舉措旨在獲取對能源轉型至關重要的關鍵資源,並鞏固中國在基本原材料領域的市場地位。
自2020年以來的數據顯示,中國公司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併購(M&A)活動分別佔其海外併購總支出的49%和30%,截至2025年,今年迄今已達到146億美元。這種地理上的集中反映了其獲取原材料的協同努力。歷史上,中國在海外的採礦投資始於1988年12月與力拓集團(RIO)和中鋼集團(Sinosteel Corp.)共同擁有的澳大利亞恰那鐵礦,並隨著1998年中國有色金屬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收購贊比亞 Chambishi 銅礦而擴大。
資源重點嚴重偏向黃金、銅和鋰,這三者合計佔這些交易的86%。紫金礦業集團(ZIJMF)和洛陽鉬業集團(CMCLF)等公司正在引領這一潮流,它們在推動銅產量增長和獲取硬岩鋰資產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並利用了中國先進且經濟高效的鋰精煉能力。
這種積極的收購策略預計將加劇全球礦產資產的競爭,並給黃金、銅和鋰等大宗商品價格帶來波動。「走出去」政策繼續推動中國企業探索和拓展國際機遇,增強其對關鍵金屬的可歸屬產量。
主要參與者的財務業績凸顯了這一戰略的影響。紫金礦業集團公佈了強勁的2025年上半年業績,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長54.4%,達到233億元人民幣(32.5億美元)。收入也增長了11.5%,達到1677億元人民幣。自2024年底以來,該公司的A股和H股價格分別上漲了約31%和44%,反映了強勁的資本市場認可。礦產銅產量突破一百萬噸大關,2025年上半年生產了57萬噸,增長超過9%。礦產金現在貢獻了公司毛利潤的38.6%,幾乎與銅的**38.5%**持平。
中國的系統性方法已在全球關鍵礦產加工領域建立了顯著優勢,這得益於估計達870億美元的全球項目融資和廣泛的國內補貼。這在包括超過**90%**的全球稀土加工能力在內的某些領域形成了近乎壟斷的局面,從根本上改變了全球市場動態。
關鍵礦產對現代技術、國防和綠色能源轉型的戰略重要性日益突出。最近的事件,例如中國在2025年10月收緊稀土出口管制,進一步凸顯了供應鏈風險,並刺激了對非中國來源的需求。這導致非中國礦業公司和關鍵礦產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獲得了顯著收益,其中VanEck稀土和戰略金屬ETF在這些公告發布後,今年迄今已上漲91%。
展望未來,關鍵礦產領域的格局可能仍將以對優質資產的持續戰略競爭和商品價格的潛在波動為特徵。中國和其他國家對能源轉型金屬的持續追求表明,確保可靠和多元化的供應鏈將仍然是全球各行業最關注的問題。市場參與者將密切關注可能進一步影響這些基本資源供需動態的地緣政治發展和經濟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