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中國經濟出現普遍減速,主要經濟活動指標低於市場預期。這種持續的放緩,與去年趨勢相似,正加劇市場對中國政府實施重大財政和貨幣刺激措施的預期,以實現其年度增長目標並穩定市場情緒。
中國主要經濟部門經濟活動減速
中國經濟活動在2025年8月繼續普遍減速,多項關鍵指標低於市場預期。這種放緩標誌著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面臨的持續挑戰,並增強了出臺重大政府刺激措施的理由,這與去年為提振增長而採取的措施如出一轍。
事件詳情:主要經濟指標表現不佳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動能明顯減弱。零售銷售增長同比(YoY)放緩至3.4%,為2024年11月以來的最低增速。工業生產同比增長5.2%,低於7月份的5.7%,達到12個月以來的最低水平,低於預期的5.6%增幅。固定資產投資(FAI)顯著減速,年初至今(YTD)同比增長僅0.5%,為202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FAI的下降主要歸因於房地產投資同比下降12.9%,以及私營部門投資同比下降**-2.3%**。
陷入困境的房地產市場仍然是主要的拖累因素,新房價格環比(MoM)下跌0.3%,同比下跌2.5%。二手房價格也環比下跌0.6%。此外,8月份的調查失業率從7月份的5.2%小幅上升至5.3%。儘管8月份整體貿易同比增長5.5%,但對美國的出口持續萎縮,表明存在潛在壓力。這種普遍的疲軟表明經濟減速不只是暫時的,它已經持續了幾個月,數據 consistently missing market forecasts。
市場反應和根本原因分析
市場情緒已轉向不確定甚至看跌,儘管資產市場表現出比去年經濟放緩時更強的韌性。持續令人失望的數據凸顯了政府迫切需要採取新的干預措施。信心疲軟仍然是國內經濟活動的主要障礙,儘管過去一年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但市場情緒依然低迷。
房地產市場的長期低迷被認為是消費者信心疲軟背後的關鍵因素,這反過來又繼續抑制零售銷售和整體投資。雖然零售銷售和工業生產等一些部門年初至今的表現相對好於投資,但總體情況表明有充分的理由進一步刺激經濟。
更廣泛的背景和對全球市場的影響
當前的經濟環境與中國在2024年7月和8月經歷的類似放緩有相似之處。當時,中國人民銀行(PBoC)在9月公布了一攬子寬鬆政策,最終推動2024年第四季度強勁反彈,使中國實現了**5%**的年度增長目標。
為應對當前的經濟放緩,市場對立即採取政策行動抱有很高期望。分析師預計,未來幾週很有可能再次降息10個基點(bp)並下調50個基點(bp)的存款準備金率(RRR)。除了貨幣政策,中國政府已經為2025年實施了一系列財政措施。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NDRC)承諾從預算中撥款1000億元人民幣用於資助重點投資項目,財政部(MoF)計劃提高地方政府的債務上限,同時擴大地方專項債券的使用。政府將2025年的預算赤字目標設定為GDP的4%,高於2024年的3%,相當於增加約1.3萬億元人民幣的淨支出。此外,據報導,當局已同意在2025年發行價值3萬億元人民幣的特別國債,創歷史最高年度發行額。
儘管採取了這些大規模刺激措施,但高盛研究(Goldman Sachs Research)預計2025年中國實際GDP增長將減速至4.5%,低於此前預測的5%。這一修正後的展望部分考慮了美國關稅的潛在影響。通脹預計將保持低迷,高盛預測2025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和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分別為0.8%和0%,這表明大規模的貨幣和財政注入對宏觀經濟穩定幾乎沒有實質性威脅。
持續的中美貿易緊張關係繼續蒙上陰影,對中國商品的關稅超過100%,報復性措施進一步加劇了跨境貿易的緊張局勢。例如,美國零售商目前對中國進口商品面臨30%的有效關稅。摩根大通研究(J.P. Morgan Research)估計,持續的貿易戰可能導致2025年全球GDP減少1%,其中美國將承擔大部分經濟影響。美國和中國經濟的雙重疲軟表明全球需求可能趨於溫和,這使得具有大量貿易敞口的亞洲貨幣特別脆弱。
展望未來:政策和全球溢出效應
投資者和政策制定者當前的重點將是預期刺激措施的執行和有效性。需要關注的關鍵因素包括中國人民銀行的進一步公告、財政支出對基礎設施和房地產市場的實際影響,以及中美貿易關係的任何發展。儘管2025年開局強勁,最初使年度增長目標觸手可及,但越來越清楚的是,持續和重大的政策支持對於確保今年強勁收尾並減輕經濟更明顯放緩的風險至關重要。中國國內挑戰與全球經濟格局,特別是貿易緊張關係之間的相互作用,將在未來幾個月決定市場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