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股市表現喜憂參半,受到美聯儲降息後利率預期轉變和中國複雜經濟前景(以科技行業走強和房地產市場疲軟為特徵)的影響。
市場表現反映分歧壓力
上週美國股市收高,全球市場,特別是亞洲市場,表現喜憂參半,投資者消化了利率預期的轉變並評估了中國的經濟健康狀況。受美聯儲降息預期的提振,標準普爾500指數繼續攀升至歷史新高。
2025年9月11日星期四,亞洲市場表現各異。澳大利亞的標普/澳證200指數下跌0.34%至8,800點,主要原因是金融和科技板塊的虧損,部分被礦業和能源板塊的強勢抵消。相反,日本的日經225指數上漲0.99%至44,272點,受愛德萬測試和迪恩士等科技股上漲的推動,其中軟銀漲幅超過8%。台灣和印度尼西亞也錄得約1%的漲幅,而韓國和新加坡則相對持平。
墨西哥對1,400多種亞洲進口產品徵收高達50%的關稅,旨在保護其工業免受美國貿易壓力的影響,此舉使得中國和香港的市場情緒面臨逆風。
美聯儲啟動降息
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於2025年9月17日實施了自去年12月以來的首次降息,將其基準利率下調25個基點至4.00%-4.25%的新區間。儘管8月份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上漲3.1%,7月份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同比上漲2.9%,均高於美聯儲2%的目標,但這一決定主要是為了應對勞動力市場的疲軟。
市場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消化了這一舉動,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的FedWatch工具顯示,在宣布之前降息25個基點的可能性為92.1%。這種鴿派轉變預計將對美元施加下行壓力並降低全球融資成本。宣布後,日本的日經225指數積極響應,上漲2.13%,儘管由於出口下降和美國關稅壓力,東證指數略有下跌0.4%。然而,韓國的Kospi指數下跌0.75%,突顯了出口依賴型經濟體的脆弱性。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微降1個基點至4.02%,比特幣上漲0.8%至116,459美元。
中國經濟雙重敘事:科技勢頭對抗房地產疲軟
中國市場呈現出複雜的局面,在特定領域表現強勁,同時又面臨持續的結構性挑戰。外國投資者越來越多地重新參與中國股票市場,特別是在人工智能(AI)、半導體和生物技術領域,將其視為多元化的關鍵。這種重新燃起的興趣推動上海綜合指數上週創下十年新高,香港基準指數達到四年高點。
9月17日,香港主要股指飆升。恒生科技指數上漲4.22%收於6,334.24點,恒生指數上漲1.78%,恒生中國企業指數上漲2.24%。大型科技股是主要驅動力,其中阿里巴巴和京東均上漲超過5%,美團、快手、騰訊、小米和網易均錄得漲幅。值得注意的是,百度集團上漲超過15%,此前Arete Research分析師將其美國存託憑證(ADR)評級從“賣出”上調至“買入”,理由是其芯片業務的巨大潛力。半導體股票也表現強勁,富樂德上漲超過17%,中芯國際上漲超過7%。
儘管高科技領域表現樂觀,但潛在的經濟數據顯示出挑戰。中國房地產行業繼續長期低迷,2025年前八個月投資同比下降12.9%。新開工建設下降23%,前五個月外國直接投資(FDI)下降13.2%。8月份工廠產出和零售銷售數據凸顯了國內需求低迷,通縮壓力仍然令人擔憂。儘管北京已出台措施遏制FDI外流並支持該行業,但重大的結構性問題依然存在。
更廣泛的亞洲貨幣政策和未來展望
除美聯儲外,其他亞洲央行也一直在積極降息。印度尼西亞和新西蘭等國通過激進的貨幣寬鬆立場來應對美國關稅措施帶來的經濟壓力,令市場感到意外。花旗集團首席經濟學家Nathan Sheets闡述了這一地區趨勢,指出“顯而易見的答案是在美國以外放鬆貨幣政策”。分析師預計該地區將進一步降息,預計菲律賓將累計降息1.25%,韓國、泰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和台灣各將降息0.50%。
光大證券指出,隨著中國內地經濟出現復甦跡象和政策支持增加,A股和港股市場均顯示出強勁的反彈勢頭。主要金融機構也上調了對香港股市的目標水平,預示著巨大的上漲潛力,特別是對於H股,因為它們對美聯儲降息的敏感度更高。
展望未來,投資者將繼續關注全球利率走勢以及中國政策干預在將高科技行業增長轉化為更廣泛經濟效益方面的有效性。全球貨幣政策調整、地緣政治貿易動態和中國內部經濟再平衡之間的相互作用,可能會在未來幾周決定市場情緒和波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