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郵政金融和 Sygnum 成功在以太坊公鏈上利用存款代幣試行銀行間支付,驗證了區塊鏈驅動的金融機構結算在技術和法律上的可行性。

執行摘要

三家主要的瑞士金融機構——瑞銀郵政金融Sygnum——已成功地在以太坊公共區塊鏈上利用「存款代幣」執行了首批具有法律約束力的銀行間支付。這一試點項目驗證了使用公共區塊鏈技術進行直接銀行間結算在技術和法律上的可行性,預示著傳統金融基礎設施可能發生轉變。

事件詳情

瑞士銀行家協會(SBA)協調的這項可行性研究,涉及使用存款代幣,這些代幣是支付指令的區塊鏈表示,而非一種新的貨幣形式。這些代幣標準化了符合瑞士法律的支付指令,啟動了一筆從一個銀行帳戶發起的鏈下借記,並記入另一個帳戶。鏈上智能合約透過有權限的存取在公共以太坊鏈上促進了這些流程的協調,而結算最終性則發生在傳統的**瑞士銀行間清算(SIC)**系統內。該試點項目成功展示了兩個主要用例:不同參與機構客戶之間的點對點支付,以及存款代幣與代幣化資產之間的類似託管的自動執行交換。反洗錢(AML)、打擊恐怖主義融資(CTF)和制裁的綜合合規性檢查也得到確認,功能正常。儘管驗證了技術和法律方面,報告指出目前的局限性包括對鏈下核心銀行系統和手動整合的依賴。

市場影響

這項成功的試點項目表明,將公共區塊鏈技術整合到主流機構金融中邁出了重要一步。在像以太坊這樣的公共鏈上驗證具有法律約束力的銀行間結算,增強了該網路對企業應用的實用性,可能提高其對機構用戶的價值主張。這一舉措與更廣泛的行業趨勢相符,即機構越來越多地參與數位資產;普華永道(PwC)2024年的一份報告指出,超過70%的機構投資者計畫增加數位資產敞口,並且由機構級託管人託管的數位資產在2025年第一季度已超過3000億美元瑞銀領導層表示,這項證據表明透過公共區塊鏈實現的銀行資金互操作性「可以成為現實」,加速了代幣化資產的創新,並使瑞士銀行處於金融系統進化的前沿。這一發展可能為更高效、更安全的交易流程鋪平道路,潛在地降低與傳統跨境支付和抵押品管理相關的營運風險和成本。

更廣泛的背景

瑞士一直是探索代幣化領域的領先司法管轄區,這項試點項目補充了正在進行的倡議,例如探索使用代幣化儲備進行代幣化資產結算的赫爾維蒂亞項目(Project Helvetia)國際清算銀行(BIS)提出了一個「統一帳本」的願景,其中代幣化的中央銀行儲備、商業銀行資金和其他代幣化資產可以構成下一代貨幣系統的基礎,從而改善跨境支付和證券市場。瑞銀郵政金融Sygnum的這項試點項目透過證明公共區塊鏈上代幣化商業銀行資金的可行性,直接為這一願景做出了貢獻。未來的可擴展性將需要更多銀行、基礎設施提供商和監管機構的廣泛參與,以及探索更「原生」的鏈上主記錄和與批發中央銀行數位貨幣(CBDCs)或自動化即時全額結算(RTGS)觸發器的潛在連結。包括歐盟MiCAR等框架以及美國和英國的進展在內的全球監管格局不斷變化,也為機構採用提供了更清晰的途徑,進一步激勵了此類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