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摘要

韓國金融情報分析院(FIU)正在調查韓國第二大加密貨幣交易所Bithumb與澳大利亞交易所Stellar的訂單簿共享,審查其反洗錢(AML)和客戶驗證法規的合規性。

事件詳情

2025年9月22日,Bithumb宣布推出其泰達幣(USDT)市場,並同時啟動與澳大利亞虛擬資產交易所Stellar的訂單簿共享。此公告發布後,隸屬於金融服務委員會(FSC)的韓國金融情報分析院(FIU)傳喚Bithumb首席執行官李在元進行質詢。FIU的調查重點是Bithumb是否遵守了此次跨境安排的法律要求和 proper procedures,特別是關注**《特定金融交易信息報告和使用法》,通常稱為《特定金融交易信息法》**。

監管框架與合規性

《特定金融交易信息法》對虛擬資產業務運營商施加了嚴格的規定,尤其是在跨境訂單簿共享方面。為了使此類安排獲得許可,所涉虛擬資產交易所必須在其各自的司法管轄區擁有適當的授權、許可、註冊或備案,並認真履行反洗錢(AML)義務。此外,它們還需要驗證客戶信息。Bithumb若要合法地與Stellar共享其訂單簿,必須向FIU提交一份由澳大利亞政府頒發的Stellar許可證副本,以及Bithumb驗證Stellar客戶信息的詳細程序和方法。金融當局已表達擔憂,據報導認為Bithumb未能充分履行這些程序要求。行業專家強調,在短時間內實施實時驗證外國交易所客戶的系統存在實際挑戰,並指出當國內和國際交易一起處理時,洗錢風險會增加。

業務策略與市場定位

訂單簿共享是虛擬資產交易所採用的一種機制,旨在整合跨平台的買賣訂單,從而提高交易量和整體市場流動性。Bithumb聲稱其在與金融當局協商後才與Stellar進行了訂單簿共享。然而,監管機構強調,雖然訂單簿共享在流動性方面提供了潛在好處,但它也帶來了重大風險,主要是如果與未經核實的實體共享,可能導致國內客戶信息洩露到海外,以及非法交易的可能性增加。監管審查凸顯了交易所戰略性追求流動性與當局嚴格合規和金融誠信任務之間的分歧。

更廣泛的市場影響

金融情報分析院對Bithumb運營的此次調查對更廣泛的Web3生態系統和企業採用趨勢具有重大影響。短期內,如果Bithumb違反**《特定金融交易信息法》**的行為得到證實,它可能面臨對其跨境活動的處罰或限制。從長遠來看,此次調查預計將為韓國以及可能其他司法管轄區如何監管跨境加密貨幣交易操作樹立更嚴格的先例。此類先例可能導致全球交易所的合規成本增加,特別是關於國際用戶的反洗錢(AML)和了解您的客戶(KYC)要求。此次調查的結果可能會影響市場准入、流動性動態以及投資者對全球化加密貨幣交易可行性和監管挑戰的看法。

專家評論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實時驗證外國客戶所涉及的複雜性,他表示:“在短時間內實施實時驗證外國交易所客戶的系統是具有挑戰性的。通過訂單簿共享,國內和國際交易一起處理,這增加了洗錢的風險,使其成為監管機構不能忽視的問題。” 這種看法突顯了圍繞訂單簿共享可能通過外國交易所創建洗錢渠道的重大監管擔憂。

更廣泛背景

Bithumb的調查反映了全球範圍內對加密貨幣交易所,特別是那些從事跨境活動的交易所,日益嚴格的監管審查趨勢。隨著虛擬資產市場在全球範圍內擴張,金融當局正在加緊努力,確保遵守反洗錢和打擊恐怖主義融資的國際標準。此案例凸顯了加密貨幣領域追求更大流動性和市場效率與健全監管監督以維護金融系統和消費者利益之間的持續緊張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