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據報導,日本正在考慮一項重大的政策轉變,允許國內銀行直接投資加密資產,這標誌著數位資產市場向更大程度的機構採用和監管清晰度邁進。
- 日本當局正在評估一項政策變動,以允許銀行直接投資加密貨幣。
- 這一發展可能將加密資產整合到日本的傳統金融產品和服務中。
- 該舉措將日本定位為受監管數位資產領域的全球領導者,從而增強機構參與度。
據報導,日本正在考慮一項重大的政策轉變,允許國內銀行直接投資加密資產,這標誌著數位資產市場向更大程度的機構採用和監管清晰度邁進。
據報導,日本監管機構正在評估一項政策轉變,該轉變將允許國內銀行直接投資加密資產。據《日經新聞》報導,這一潛在變化標誌著將數位資產進一步整合到傳統金融體系中的戰略舉措。金融服務廳(FSA)正在牽頭這項倡議,以日本已建立的加密貨幣監管框架為基礎。
最近的報導表明,日本正在考慮允許其國內銀行出於投資目的收購和持有加密資產。目前,銀行和保險公司被禁止直接投資加密資產,或通過衍生品或基金間接投資。日本當局,包括金融服務廳(FSA),的這一潛在政策逆轉將標誌著對現有限制的重大背離。日本在加密監管方面擁有開創性歷史,曾在2017年根據其《支付服務法》(PSA)監管加密交易所。最近,在2025年,FSA根據《金融工具和交易法》(FIEA)將加密貨幣重新歸類為金融產品,為增加機構參與奠定了基礎。
擬議的政策變更將解構現有的金融禁令,特別允許銀行將數位資產作為投資工具。在2025年,加密資產根據FIEA重新歸類為金融工具,其中包含了20%的統一資本利得稅,這比之前高達55%的累進稅率有所降低。這項監管調整旨在吸引機構資本。此外,此次重新分類促進了受監管的加密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市場准入,包括此前在日本被禁止的現貨比特幣產品。根據新的考慮,銀行禁止收購加密資產進行投資的禁令將被解除,從而實現直接的金融風險敞口。
日本的戰略舉措符合其成為受監管數位資產領域全球領導者的雄心。通過將加密資產歸類為金融工具,並可能允許銀行直接投資,該國旨在釋放多重效益。這種方法將促進機構採用,因為銀行和對沖基金等機構可以在受監管的框架內投資加密資產。然後,加密資產可以整合到ETF和共同基金等傳統金融產品中。這項策略建立在日本主要銀行機構如三菱UFJ金融集團、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和瑞穗金融集團推出日元支持的穩定幣的基礎上,這些穩定幣在日本嚴格的穩定幣法規下運營。這些法規要求穩定幣與法定貨幣掛鉤、可完全贖回,並且只能由持牌實體發行,從而帶來一定程度的信任和合法性,鼓勵企業和機構參與。這也通過培育國內穩定幣生態系統並減少對以外幣計價的穩定幣的依賴,從而增強了日本的金融主權。
潛在的政策轉變具有重大的市場影響。預計這將促進大量機構資本流入日本加密市場,為主要加密貨幣提供更穩定的需求基礎。機構參與的增加可能會增強市場基礎設施並加速創新金融產品的開發。此外,預計消費者保護措施將得到加強,因為加密交易所和託管方將被要求滿足更高的安全和透明度標準。這種監管清晰度也有望促進受監管的加密衍生品(如期貨、期權和ETF)的增長。傳統金融界和加密社區對這些發展的總體情緒普遍樂觀,認為這是將數位資產整合到主流金融中的重要一步,並為日本的Web3生態系統在DeFi、NFT和GameFi領域實現顯著增長奠定基礎。
日本考慮允許銀行投資加密資產是全球將數位資產整合到傳統金融體系中的更廣泛趨勢的一部分。這包括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解除對散戶投資者加密資產交易所交易票據(cETN)的禁令,以及美國批准現貨加密資產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等發展。各國採取的這些行動表明了全球對數位資產的認可,以及為適應其在全球金融中日益增長的存在的努力而建立明確監管框架的努力。日本積極的框架,包括設立新的加密局以使其監管與歐盟MiCA等全球標準保持一致,旨在增強市場信心,並使其與香港和英國等其他地區相比更具競爭力。